一 龍潭山(1 / 2)

PS:看《風之子:風神之怒》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位於吉市東北的龍潭山正應了這兩句古訓。山不高,也就300米左右,山中有潭,名為水牢,潭水雖從未見過底,但看其規模,想必也不會太深。

可傳聞之中卻將這水牢說得神乎其神,說這水旱季不枯,雨季不盈,而水中有龍,故山名龍潭,而這兩條孽龍正是戰國時幹將、莫邪兩柄摯情之劍化為黑白二龍,囚於此處。諸如此類傳說,眾口相傳,莫衷一是。

公元2017年仲夏的一個午後,山門外的停車場內來了三輛越野車,車中走下13個人,有男有女,裝束不一,但模樣都精神幹練。為首的人叫高莫,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高總,圍著他談笑風生,向山門走去。

龍潭山是個國家級別的森林公園,原本對公眾開放,進進出出的登山客和附近來此休閑的市民為數眾多,可這兩天來,管理部門以維護設施為由,竟然閉門謝客,這一度讓習慣來山中晨練暮養的人們很不適應。

然而這十三個人卻大搖大擺地從正門走了進去。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公園管理者人稱老汪,他將高莫叫到一旁,兩個人輕聲交談。

老汪操著一口地道的東北口音,“高先生,那老道爺就是不肯出山,還讓我轉告你們,別動那東西,不然會遭報應。”

高莫問道:“出這麼多錢,他還不答應?”

老汪說道:“要說別人我不信,但這老爺子真是視金錢如糞土,不過他也沒一口說死。”

“這麼說求他出手,還有戲?”

老汪搖頭,“我看沒啥戲,老爺子隻是怕你們亂摸亂挖,動了山神怒。”

眾人邊說邊行,在老汪的指引下,向著山頂走去。陳達夫是高莫最得力的助手,兩人有著十餘年的交情,他離著高莫最近,將談話聽個十之八九,湊過來說道:“道家那些玄玄乎乎的東西,都是糊弄人,不是畫符就是煉丹,這山裏的東西還是靠土石,咱們有先進的儀器,不在乎那些。”

高莫搖頭說道:“入山尋水口,登高觀星鬥。老祖宗留下的話,都經得起推敲。青囊之術未必都是荒誕。我從衛星圖上看了看地勢,還是有些門道的。”

老汪也說道:“就算沒這檔子是,龍潭山可不是一般的山,除了北邊的水牢,南有雀嶺,西有虎崗,東邊還有老龍口,不論冬夏,風一吹,那家夥冷得邪乎。雲老道還說過,山高百尺,來龍十裏,龍潭山是長山餘脈,正對著鬆江,是‘龍山向水’的好局,加上這山裏四象齊全,也是藏風聚氣的寶地兒。”

一行十幾人邊說邊向山上走,有的扛行李,有的搬運設備,看模樣是打算在山中住些日子。登山的石階翻修不久,還算平整,山的坡度也不大,這些人久在山中行走,都練得好腳力,不過一刻鍾,便來到半山腰。

這時節正值林木茂盛,放眼望去鬱鬱蔥蔥,沿途便有眾人要找尋的事物,隔著樹林卻什麼也看不見,隻好先到那位雲老道所在的廟宇落腳,再作打算。

山腰上建有幾座廟,有文有武,有釋有道,那三清觀的常住俗家姓雲,道號師古,今年57歲,在這山中已清修了二十九年。

雲師古雖然沒給眾人吃閉門羹,可平和的臉色依舊顯得超脫世外,無論高莫開出怎樣的砝碼,他依舊不肯染指,隻勸眾人早些下山,別誤了前程。

高莫等人見他冥頑不靈,隻好掃興出了道觀,在老汪的引領下,向水牢走去。

水牢並不大,呈長方形,內外都用方石堆砌,四周岸上每隔兩米左右就有一根半人高的石柱,用手腕粗細的鐵索串聯,果真形如牢房。

眾人在不遠處的水泥地上紮營,高莫和陳達夫隔著護欄看向不清不濁的潭水,搖頭一笑。陳達夫對老汪說:“就說這裏有龍?哈哈哈。”

老汪點點頭:“不敢說,老輩兒都這麼說,我也就信了。”

高莫說:“這無關緊要。老汪,雲師古不肯幫我們找入口,你能不能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