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瀉下藥(2 / 2)

[用法]煎服,5~10g。

三、峻下逐水藥

126.甘遂《神農本草經》

[入藥]甘遂的幹燥塊根。醋炙用。

[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飲,消腫散結。

[應用]①水腫,鼓脹,胸脅停飲等。②風痰癲癇。③瘡癰腫毒。

[用法]入丸、散劑,0.5~1g。外用適量,生用。內服宜醋製以減低毒性。

[注解]反甘草。

127.京大戟《神農本草經》

[入藥]大戟的幹燥根。生用或醋煮用。

[藥性]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應用]①水腫,鼓脹,胸脅停飲。②瘡癰腫毒,瘰鬁痰核。

[用法]煎服,1.5~3g。入丸、散劑,1g。外用適量,生用。內服宜醋製以減低毒性。

[功效]瀉下逐飲,消腫散結。

128.商陸《神農本草經》

[入藥]商陸的幹燥根。生用或醋炙用。

[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藥歌]醋製商陸、京大戟、甘遂,消腫散結,瀉火逐水。

[應用]①水腫,鼓脹,大便秘結,小便不利。②瘡癰腫毒。

[用法]煎服,5~15g。外用適量。宜醋製以減低藥性。

[功效]瀉下逐飲,消腫散結。

129.紅大戟《神農本草經》

[入藥]紅大戟的根。

[藥性]苦,寒,有小毒。歸肺、脾、腎經。

[功效]與京大戟相似。

[藥歌]瀉下逐水尋京戟,消腫散結找紅戟。

[用法]煎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適量。

[注解]京大戟偏於瀉下逐水,紅大戟偏於消腫散結。

130.芫花《神農本草經》

[入藥]芫花的幹燥花蕾。生用或炙用。

[藥性]辛、苦,溫,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藥歌]瀉下逐飲,祛痰止咳,芫花療瘡,還把蟲殺。

[應用]①胸脅停飲,水腫,鼓脹。②咳嗽痰喘。現在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寒濕偏重者,療效較好。③癰疽腫毒,禿瘡,頑癬。

[用法]煎服,1.5~3g。入散劑,0.6g。外用適量。內服宜醋製以減低毒性。

[注解]反甘草。

131.牽牛子《名醫別錄》

[入藥]牽牛的幹燥成熟種子。生用或炒用。

[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藥歌]瀉下逐水用牽牛子。殺蟲去積須二醜。

[應用]①水腫,鼓脹。②痰壅喘咳。③熱結便秘。④食滯。⑤蟲積腹痛。

[用法]煎服,3~9g。入丸、散劑,1.5~3g。炒後藥性減緩。

[注解]①不能與巴豆同用。②二醜也叫黑白醜,是牽牛子的別名。

132.巴豆《神農本草經》

[入藥]巴豆的幹燥成熟果實。

[藥性]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

[功效]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外用蝕瘡。

[藥歌]峻下冷積,蝕瘡巴豆,逐水退腫,祛痰利喉。

[應用]①寒邪食積阻於腸胃,猝然腹滿脹痛,大便不通,氣急口噤。②腹水鼓脹。③喉痹痰阻,寒實結胸。④癰疽,疥癬,惡瘡。

[用法]入丸、散劑,0.1~0.3g。外用適量。內服宜用巴豆霜以減低毒性。

[注解]畏牽牛子。

133.千金子《開寶本草》

[入藥]續隨子的幹燥成熟種子。用時打碎,或製霜用。

[藥性]辛,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

[功效]瀉水逐飲,破血消癥。

[藥歌]破血消癥用千金子,既可瀉水還逐飲。

[應用]①水腫,鼓脹,二便不通。②癥瘕,閉經。③頑癬,癩瘡,黑痣,疣贅及蛇咬傷。

[用法]製霜入丸、散劑,0.5~1g。外用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