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洛書神篇(2 / 3)

有關中卷《洛書神篇》的傳說則有很多了,最初的就是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人孫武,孫武得到中卷《洛書神篇》後,日夜研讀,終於寫下了流傳於世的十三篇《孫子兵法》,當年伍子胥向吳王闔閭形容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於是吳王闔閭請孫子出山,封為軍師,在孫子的幫助下,吳國軍隊連連打勝仗,最終使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孫武死後,隻有《孫子兵法》留世,那中卷《洛書神篇》不知所蹤。

到了秦朝末年,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張良,從一個老者的手上偶然得到了中卷《洛書神篇》,結果輔佐劉邦,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天下。

漢朝末期,南陽隆中諸葛孔明,得到了殘缺的中卷《洛書神篇》,結果三分天下。那部殘缺的中卷《洛書神篇》,後來被一個盜墓者從武侯祠旁邊的古洞中找到,不知怎麼輾轉到了浙江青田一個叫劉伯溫的隱士手裏,劉伯溫審時度世,在朱元璋的邀請下出山,當即提出了“時務十八策”的建國之本,並為朱元璋製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計劃,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功成之後,劉伯溫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毅然選擇激流勇退,回青田隱居起來,繼續研究手上殘缺的中卷《洛書神篇》。回鄉之前,朱元璋深知他手上有《洛書神篇》,能推算過去未來之事,便詢問大明的國祚幾何,兩人坐在火爐的旁邊,邊吃燒餅邊說話,於是有了流傳於民間的《燒餅歌》,洋洋一首兩千字不到的《燒餅歌》,由四十多首隱語歌謠組成,已經隱含了後五百年間所發生的大事情。由此可知《洛書神篇》的玄妙之處,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可惜中卷《洛書神篇》殘缺太多,劉伯溫雖然靠自己的悟性悟出了不少玄機,但是仍相去太遠。他在與淮西派首領李善長的爭鬥中占了上風,最終卻被李善長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他死後,那部殘缺的中卷《洛書神篇》,從此再也不見了。

至於下卷《洛書神篇》,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失落在民間,期間落到不少人的手裏,於是便有了曆代的堪輿風水大師和星象推算大師。

關於《洛書神篇》的故事,潘教授以前就對苗君儒說過很多次,所以他知道,他還以為這些是考古的常識,誰料想潘教授是有目的的,是為他的此次之行做的事先安排。

苗君儒把信紙放回信封中,緩緩說道:“王凱魂得到的,是下卷《洛書神篇》。”

田掌櫃點頭說道:“你可能還不知道‘河圖洛書’和那塊黃帝玉璧有什麼關係吧?”

苗君儒笑了一下,潘教授既然對他說了《洛書神篇》的故事,有關黃帝玉璧與“河圖洛書”的關係,自然也說了。

在大禹沒有得到洛書之前,“河圖洛書”已經出現過一次。傳說伏羲得到“河圖”後,依照“河圖”所示排成八卦推演之術,並命名為“洛書”,後來一次經過河洛,不巧將“河圖”與“洛書”落於河中,當時河中翻起大浪,一條黃龍手捧“河圖洛書”出現,伏羲見狀大笑,說暫且交給你保管,如果日後遇到明君,麻煩你轉交給他。

多少年後,黃帝打敗了炎帝和蚩尤,被各部落擁戴為部落聯盟頭領,在有熊建立了國家。沒有了戰亂,老百姓安居樂業,呈現一派太平景象。有一天,黃帝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麵前,他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裏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征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天老回答說,這是“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著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黃帝跪接過來。隻見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黃帝迎“河圖洛書”所沉之壁,就是黃帝玉璧。黃帝升天後,“河圖洛書”遺落於世。舜帝南巡之時過洛水,洛水大漲,掀起驚濤駭浪,隨從的人說水下有怪獸作祟,需要用寶物鎮之。於是舜帝便將“洛書”投於水中,“洛書”入水後,轉眼間風平浪靜。

到大禹治水的時候,才有神龜背馱著“洛書”獻給大禹,連同“洛書”一起,就是那塊黃帝丟到水中的玉璧。

苗君儒望著田掌櫃,說道:“你現在該告訴我關於你們的情況了吧,我連我剛才拜的娘娘是什麼都不知道!”

田掌櫃微微一笑,說道:“這話說來就長了,你應該知道南唐國師何令通吧?”

象苗君儒這種博學的考古人,怎麼不知道曆代的堪輿大師呢?何令通,名溥,字令通,號潛齋,賜號(紫霞),宜春(江西廬陵道)人,原為南唐國師,精通堪輿術。顯德年間,因諫李璟修牛首山陵不利,謫為休寧縣令,曾整治休寧縣城風水,後辭官為僧,修道精靈,用心火自灼而化身。著成《鐵彈子》、《靈城精義》,其書分兩卷;上卷論形氣,下卷論理氣。《休寧縣誌》稱:“凡徽人葬地之善者,多為何國師所扡。”何令通的風水堪輿術一直在徽州傳承。

苗君儒問,“你們和他有什麼關係嗎?”

田掌櫃說道:“何令通為什麼要阻止李璟在牛首山修建陵墓呢?”

對田掌櫃問的這個問題,苗君儒實在無法回答,很多曆史事件的真相,早已經埋沒在歲月的車輪中,後人無從知曉。他愣了一下,說道:“何令通為一代堪輿大師,想必看出牛首山不適合修建陵墓嗎?”

田掌櫃說道:“你說的隻是其一,何令通沒有成為國師之前,是史館編修,一次偶然的機會,從一個盜墓人手裏得到幾十片竹木簡,看過之後,認為是下卷的《洛書神篇》,隻可惜他得到的是一小部分,就仗著那一小部分的下卷《洛書神篇》,他對風水堪輿之術日漸精通,最終成了國師。牛首山逶迤於長江和外秦淮河之間的丘陵地帶。北連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勢均力敵奇特,狀如牛頭雙犄,故名牛首山。牛首山南北明暗真砂連氣,長江與淮河兩條青龍對應,確實是一座龍脈所在,風水上稱為二龍護真,是天子之穴。隻可惜牛首二角相犄,煞氣對衝,隻能容納一主。南唐開國皇帝先主李昪已經葬在這裏了,若照二龍護真天子穴的讖語看,可保南唐曆六世皇帝。李璟沒死之前,就想和父親葬在一起,對何令通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從風水上看,如果李璟真要葬下去的話,二龍護真天子穴就被破了,變成二牛相衝血煞穴,敗國毀家殃及子孫。李璟也知道強行葬下去不行,但是聽信了一個江湖術士的話,隻要用300名童女的血灑在陵墓上,用童女的陰氣衝去牛角上的煞氣,再用99個妙齡處女殉葬,就沒有事了。這種方法確實可行,隻是殺孽太重。李璟要何令通配合那個江湖術士去辦這件事,被何令通婉言拒絕。李璟雖然很生氣,但是沒有處罰何令通……”

苗君儒忍不住問,“後來李璟為什麼要處罰他呢?”

“原因就是他手上的那一小部分下卷《洛書神篇》,”田掌櫃說道:“那個江湖術士其實是個盜墓的,也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何令通有下卷《洛書神篇》,他用了很多手段,都沒有方法把《洛書神篇》弄到手,他向李璟進言的目的,是想逼何令通就犯。再者,他是想借用建造陵墓之便,盜挖李昪的陵墓。”

“那個家夥的膽子也太大了,”苗君儒說道。

“膽子確實夠大,”田掌櫃說道:“那個術士還想在建陵墓的時候,偷偷留下一條密道,以便日後進去盜寶。他的所作所為,都被何令通看穿。何令通也曾奏明李璟,詳說此事,但是李璟卻不相信,怪何令通多事!”

“想不到李璟不相信自己的國師,卻相信一個江湖術士,這倒是有些奇怪。”苗君儒說道。

“那個江湖術士也有過人之處,會些旁門左道的道術,把李璟給迷住了,”田掌櫃說道:“何令通隻得令想辦法製止那個術士,尋找有力的證據,沒有多久,他在調查中發現那個術士用那300童女試藥,這個時候,他才明白過來,原來那個術士手上,也有一部分殘缺的下卷《洛書神篇》,正用《洛書神篇》中的秘方製作成一種藥,想把人變成蟄龍。”

苗君儒笑了笑,聽田掌櫃說了這麼久,終於到正題上了。他問:“那個術士為什麼要那麼做?”

“還不是為了神女峰下的定海神針?”田掌櫃說道:“那時的黃帝玉璧已經落在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的手中,遼國趁中原大亂之際一直想南侵,苦於沒有厲害的武器……”

苗君儒忍不住“哦”了一聲,想不到這事情牽扯得越來越廣了,連遼國也牽扯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