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蟄神,若照這樣的速度,明天上午就可以到達那地方了,我已命奉節的兄弟做好了準備!”楊不修躬身說道。
王凱魂“唔”了一聲,說道:“我要休息一下,六個時辰內不要打擾我!”
說完,他走進艙去了。
苗君儒也要跟進去,不料被一名壯漢伸手攔住。
楊不修解釋道:“苗教授,蟄神休息期間,不容旁人打擾!”
才剛剛加入水神幫,轉眼就成外人了,或許楊不修並不知道苗君儒加入水神幫的事情。他正要說話,卻見已經走進船艙的王凱魂返身回來,說道:“你們兩個人應該好好談一談!”
王凱魂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臉上閃現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但是那眼神卻冷得象冰,直透到人的心裏,似乎完全把別人心裏的心思看穿。
“我和他沒有什麼好談的,”苗君儒說道。
“他十幾年前加入本幫的時候,是南方軍隊中的排長,很有政治背景的……”王凱魂的話還沒有說完,楊不修的臉色就已經變了。
楊不修驚道:“你還知道多少?”
王凱魂微笑道:“你太小瞧水神幫,你做過的那些事情,別以為我不知道,西山碧雲寺中為孫先生舉行祭典的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我想你比我還清楚!”
這兩下大起大落,苗君儒都有些糊塗了,楊不修到底在碧雲寺中做了什麼?這一切和黃森勃交給他的寶玉兮盒有什麼聯係?
劉白能夠成功拿到金剛舍利子,難道也是得到了楊不修的暗助?這麼說的話,楊不修應該是有功勞的,為什麼王凱魂的話裏話外,含有另外一層意思呢?
王凱魂隻蝸居在那間小屋裏,他又是如何知道哪裏的事呢?
楊不修冷笑道:“不虧是蟄神,躲在那種地方,居然什麼事都瞞不了你!”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王凱魂說道,“我從來都沒有低估身邊的每一個人,水神幫雖然四分五裂,但是我絕對不會讓這樣的局麵維持下去,因為我是蟄神!”
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王凱魂眼中的寒光令人恐懼。
望著王凱魂走進船艙的背影,苗君儒扭頭的時候,看到楊不修的臉色慘白,籠罩著一層煞氣。
水神幫沒有幫主的事情,苗君儒已經知道,想不到還四分五裂,那麼幫內到底哪幾個人各自為政?
其實隻要王凱魂出手,楊不修必死無疑,可是他為什麼不出手呢?
看楊不修的那樣子,似乎有恃無恐,那他扮演的究竟是個什麼角色?
苗君儒想著這兩個人剛才說過的話,看來用不了多久,水神幫內會有一場浩劫。
楊不修望著苗君儒,低聲說道:“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我真的想和你聊一下!”苗君儒說道:“我在西山碧雲寺中見過你!”
兩人走到船頭,苗君儒走在後麵,他從後麵望著楊不修,見江風吹拂著楊不修的頭發,整個人看上去顯得很飄逸。
“你想知道什麼?”楊不修頭都未回地問。
“你是不是幫助劉白,盜走了石塔中的金剛舍利子?”苗君儒說道:“他就是再厲害,但在那樣的場合下,若沒有別人幫助,是絕對不可能成功拿走的!”
楊不修聽後大驚,“你說什麼,是劉白盜走了金剛舍利子?”
苗君儒愣了一下,說道:“難道你不知道嗎?”
楊不修瞬間恢複了鎮定,說道:“我隻知道金剛舍利子被偷,卻不知道是什麼人偷走的!”
苗君儒想到了那些追殺黃森勃的人,也許在劉白盜取金剛舍利子的時候,楊不修正率人奪取寶玉兮盒。這樣一來,新的疑問就產生了,誰在幫劉白?
他問道:“你在那裏做過什麼事?”
楊不修的目光望著江麵上來往的船隻,說道:“你真的想知道?”
“是的!”苗君儒說道。他看到沿岸的江邊,幾隻小漁船正在起網,他仿佛看到漁網中那些掙紮的魚。他覺得自己似乎就是那網中的魚,無論他怎麼掙紮,都無法擺脫被捉上岸的厄運。要想擺脫水神幫這張網,談何容易?除非網中有漏洞,可以讓他成功逃脫。
“知道的事情太多,對你沒有好處!”楊不修說道。
“我知道,”苗君儒說道:“可是對於我這個快要死的人,知道的事情再多,對你也沒有壞處!”
“你快要死?”楊不修扭頭望了苗君儒一眼,似乎不相信。
苗君儒說道:“明天我會和他一起下去,他是蟄神,也許沒有事,你認為我這樣的一個平常人,還有命上來嗎?我隻不過想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而已。”
“對這件事,你知道多少呢?”楊不修問。
“一點皮毛而已,”苗君儒說道:“湊齊三件寶物,進入幽冥通道,拿出那塊黃帝玉璧!”
“看來你已經知道得不少了!”楊不修說道:“其實那天我在碧雲寺中,是找人!”
“找人?找誰?”苗君儒問。
“找我的一個老朋友,”楊不修說道:“他叫肖剛,是個很神秘的人物,我隻知道他原來的公開身份,是個生意人!”
又冒出一個人來了,苗君儒問:“你找他做什麼?”
“因為他也在找黃帝玉璧,”楊不修說道:“溥儀退位後,很多人都在找那塊玉璧!”
楊不修加入水神幫的原因,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秘密,有些秘密是別人根本無法知曉的。苗君儒想到這裏,便不再說話,隻望著遠處江邊的漁船。
“你還想知道什麼?”楊不修問。
苗君儒搖了搖頭,他已經不想再問了,就算他問,楊不修也不會把真相告訴他的,他緩緩說道:“西遊記中孫猴子從龍宮取出定海神針,我可沒有孫猴子那麼本事,千百年來,進到那下麵的人,沒有人能夠回來的,也許我也不例外。”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被人逼著去做一件不願意做的事情,是非常痛苦的,他可不象楊不修那樣,有背景,王凱魂對其無可奈何。
莫非楊不修沒有喝過王凱魂調製的藥,王凱魂才沒有辦法控製他?
苗君儒不想知道答案。
他們就這樣站在船沿,象一個木頭人,誰也沒有說話。
船下行得很快,隻覺得江邊青色的山嵐連綿起伏,向後移去。
×××××××××××××××××××××××××××××××××××××××
船到奉節的時候,是第二天早上。
苗君儒從睡覺的地方起身,來到船沿。他昨天晚上就被安排在桅杆下麵的地方,用一條薄毯裹著抵禦夜晚江麵上的寒氣。
晨曦中,有三條船迎了上來,那三條船的式樣和這條都是同樣的,隻是船身要小一些。
船頭上仍有敲鑼打鼓的人,一個為首的老頭站在船頭上大聲叫道:“金堂堂主魯明磊率屬下恭迎蟄神!”
兩船相距有好幾十米,江麵上起了風,由江的上遊吹來,苗君儒他們的船處於上風頭。那鑼鼓的聲音還聽得不是很清楚,但那老頭的話卻字字入耳。
他暗驚道:好深厚的功力!
楊不修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出來,陪著剛從船艙中出來王凱魂。
那三條船靠近了,苗君儒看清那老頭竟是一個道士,穿著道袍,高挽發髻,顯得有幾分仙風道骨。
王凱魂哈哈笑道:“老家夥,十幾年沒見,你還是老樣子;我們都是同輩人,這禮節就免了,該準備的東西,準備好了沒有?”
“稟蟄神,已經安排妥當!”那老道士躬身說道,他並沒有因為王凱魂的話而托大,在禮數上仍很周到。
兩船靠攏後,從那邊送過來一些用來祭祀的三牲禮品,另外還有一隻黑山羊和一條黑狗。
苗君儒看著兩邊的人在忙碌,最後送過船來的,是兩個七八歲大的童男童女,這對童男童女穿著古代的服飾,男童長得虎頭虎腦的,頭上剔了童子頭,女童長得很清秀,頭上梳了兩個丫頭髻。這是一對很得人疼愛的孩子,他們被人抱過船來的時候,手裏還拿著糖果,臉上帶著童稚的微笑。
苗君儒一驚,這對童男童女肯定是用來祭祀的,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用這種殘忍的方式?他走到王凱魂的麵前,說道:“放過這兩個孩子吧!”
“為什麼?”王凱魂的眼中射出寒光。
“你不覺得我們這麼做,太過於殘忍了嗎?他們可是孩子呀!”苗君儒說道:“非要用他們兩個人來祭祀嗎?”
“用童男童女之血,混合黑山羊與黑狗之血灑入江中,可降低那兩條蛟龍的法力,助我取勝,”王凱魂說道。
“你不是已經殺死過一條了嗎?”苗君儒說道:“你可以再用呼龍術將那兩條蛟龍呼出來,在水麵上決鬥,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們雖然是孩子,可也是兩條人命呀!我們之所以要拿定海神針,不就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嗎?如果為了達到目的卻要無辜的人送命,還不如不拿出來!”
“不虧是教授,言辭鑿鑿有理,”王凱魂說道:“我隻是用他們兩個人的命來拯救黎民百姓,有何不可?再說我一對一鬥一條蛟龍,有勝算的把握,可是要同時對付兩條,就很難取勝!”
“你們可以多找一些人來,每人取一點,不也一樣嗎?”苗君儒說道:“如果真的要這兩個孩子的性命,我寧死不下去!”
王凱魂沉默了一下,說道:“這倒是個方法,可是一時間去哪裏找那麼多人呢?”
他抬頭看了看天色,對那老道士說道:“魯明磊,你火速上岸找10個童男童女,務必在巳時之前到達那裏!”
“謹遵神旨!”被稱作魯明磊的老道士躬身說道,朝手下的人一揮手,那三條船快速離開,朝岸邊駛去。
×××××××××××××××××××××××××××××××××××××××
船飛速順流而下,很快進入三峽。除了他們的船外,看不到一條別的船隻,長江上的船民之間,流傳著一句話:三峽九轉十八灘,灘灘都是閻王關,閻王小鬼猶自可,最怕龍年六月一,神女峰下見惡龍。
意思是經過三峽,再難過的激流險灘,都比不上龍年六月初一在神女峰下見惡龍那麼可怕。沒有特殊的情況,龍年的六月初一這天,是沒有船經過神女峰下的。
那些黑衣男子已經在船頭上擺好了三牲祭品,並把那個大缸倒過來,缸口朝下,用繩子上下左右纏了幾十道,在缸口的下方吊上一袋大石頭,那樣的話,一旦大缸下到水裏,就可以確保缸口朝下,缸內保持有充足的空氣。十幾道麻繩在缸口和缸底部各打一個結,一條兒臂粗細的麻繩緊緊拴住缸底部打結的地方,這條麻繩在船上堆成一大堆,有好幾千米,另一端擱在船頭。
漸漸地,已經看到雲霧繚繞的神女峰了。隻見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
傳說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裏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隻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個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