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九龍弘勝龍乾隆歸龍壇(1 / 3)

享年長壽八十八,在位六十掌天下。

福氣要數他最大,自在一生傳佳話。

話說乾隆皇帝自接連失去俞妃、荷妃、香妃後,他把專情就給了令妃。乾隆皇帝對令妃的寬容大量,屈已待人的作風,很有好感,而且令妃的美麗也別有風味。因此昭陽宮,成了乾隆皇帝的常去之地。

有一次,乾隆皇帝巡視東北回朝後,把他帶回來的山珍海味、珍珠瑪瑙等等珍寶,凡是乾隆皇帝喜愛的,都運進了昭陽宮。這對各宮的其他妃子很是不公,孝賢皇後就是龍珠公主為人厚道善良,為了平息各宮妃子怨言,她將自己得到的那一份,拿出來給各宮分了。後來令妃知道了此事,她瞞著皇上,又給孝賢皇後上敬了一份。乾隆皇帝知道她這樣做後,不但沒有怪她,反而更加親愛令妃了。

這年時逢大筆之年,金秋時節,各路趕考的舉子們,紛紛到達了皇城北京。今年的這屆主考官自然是和珅中堂、劉庸天官、紀曉嵐文魁。開考這天,乾隆皇帝心血來潮,他要顯示顯示自己的文才。他扮成布衣舉子的模樣,偷偷地混進了考房區,見巡考官不在時,走進了一個舉子的考房。進了考房後,他一見到這位考試的舉子大汗淋漓,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毛筆,手摸腹部,痛苦難忍地在掙紮著,痛苦的樣子讓乾隆很是吃驚。

乾隆皇上近前小聲問道:“這位舉子,大考關頭,為何停筆不答試題。”這位舉子說:“這位官人,小生今生福淺命薄,命中無官,正在這時腹中突然疼痛難忍!此次考試隻好放棄了,愧對當今了!”乾隆皇帝問道:“你姓什麼?名叫什麼?”舉子說:“不才姓張名遠。”乾隆皇帝說:“你且一旁等待,由我替你應試答題如何?”張遠說:“這怎使得?當今聖上如此英明,我怎能負他?”乾隆說:“這是天意,你得順應天意才是。”舉子聽了他的話,躲在一旁,由乾隆皇帝替他答完了試卷,然後簽上了張遠的名字,乾隆皇帝溜走了。

科考完畢,等到張貼皇榜時,那位考場上得病的張遠舉子,考上了第二名“榜眼”。張遠真是喜出望外,天降洪福。他向老天爺進行了大禮參拜謝後,又趕忙回到店中等待喜報。不多時,報喜官到了,給榜眼爺道了喜。張遠同店掌櫃送走報喜官之後,一會兒又來了下旨官,他來到張遠麵前說:“聖旨下,張遠下跪接旨。”張遠跪地,店掌櫃也跟著跪下了。下旨官宣道:“奉天呈運,皇帝詔曰:‘張遠舉人到殿前應試,欽此’。”張遠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遠同傳旨官來到品級台前跪倒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皇帝傳:“張愛卿近前答話。”張遠謝過萬歲,走進文華殿。近前一看,張遠的頭一下子要漲懵了,因為這位龍椅上坐的皇帝,正是為自己答試題的恩人。他趕忙跪地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乾隆皇帝說道:“張愛卿平身,朕封你八府巡案,卿可願往?”張遠忙說:“謝主龍恩,臣遵旨。”乾隆皇帝說:“擇日誇官,卿上任去吧!”

不久這位榜眼,搶在狀元前麵做官了,真是非常現象。打這事情以後,大臣們有的議論說:“乾隆皇帝有狀元不用,用榜眼,卻是為何?皇帝看中了張遠的哪些優點?”這事情劉庸明白但不能說出。所以打這事情發生以後,各屆的舉子們,都不想考上頭名狀元,而是願意考上第二名榜眼。也有的大臣們說:“萬歲前世轉過劉備時,三弟張飛姓張,這世間他對姓張的又有好感,姓張的走大運了。”

乾隆皇帝曾是六次下江南,三次去過東北,到過很多的地方。除了名勝古跡外,如第五次到過蘇北宿遷,也到了宿遷皂河古鎮。公元一七四零年乾隆五年,畫家藝人沈銓向皇帝獻百鳥朝鳳圖,乾隆皇帝非常喜愛,把它視為上品。後來他下江南時,在浙江東陽見到木雕藝術,回京後,乾隆皇帝下旨從浙江東陽調來四百五十餘人的雕刻工匠,到北京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雕梁畫柱,把圓明園裝點得猶如仙界。

乾隆皇帝特意下旨,將百鳥朝鳳圖雕刻在圓明園的建築上麵。打那時起,乾隆皇帝一有空閑,就帶著令妃到圓明園觀看四十景處,見了百鳥朝鳳木雕品,總是把那隻鳳,比做令妃。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在一家燒餅鋪吃過農家燒餅,他感到那燒餅太好吃了,回京進宮後,下旨將那個燒餅鋪搬到北京來。那個燒餅鋪的主人姓葉,就叫葉家燒餅,後來又叫乾隆貢酥,叫葉家人到皇宮禦膳房做禦膳,乾隆皇帝把貢酥分給每個妃子共享。

公元一七四二年三月十三日,孝賢皇後在德州病故。這位與自己換身的皇後離世,乾隆皇帝十分悲痛,下禦旨隆重的為皇後舉辦了葬禮。公元一七六二年,令妃為乾隆皇帝生下了十五皇子,乾隆皇帝見令妃生了皇子,特別高興,他為十五阿哥取名叫永琰。那時乾隆皇帝年齡已近五十歲,他特別需要深愛的令妃為他生下皇子,因為這時是乾隆皇帝考慮冊立親王皇太子大阿哥的時候了,這時乾隆皇帝冊封令妃為昭陽皇後。

公元一七六六年,乾隆皇帝五十五歲時,令妃昭陽皇後又為他生下十七皇子。乾隆皇帝真是喜上加喜,老來連得子,特別是令妃封皇後後所生,都是他心中要先接位的苗子。乾隆皇帝為十七阿哥取名叫永磷,至此令妃昭陽皇後為乾隆生了一位格格和兩位阿哥。乾隆皇帝一生共有了十七位皇子阿哥,十位皇女公主格格。當然後來民間流傳,收的紫薇格格和還珠格格不在其數,那隻是民間傳說的故事而已。

乾隆皇帝最疼愛的是十七王子小阿哥永磷,皇上將他視為掌上明珠。但是十七阿哥的興趣隻在於音樂和遊戲,他常模仿自己的皇阿瑪微服出訪,在民宅巷間找快樂。這麼不求上進,皇阿瑪批評過他,但他沒有改進,皇阿瑪對永磷失去了信心。

公元一七六九年,乾隆皇帝將令妃皇後的另一個皇子,十五王子永琰封為親王皇太子。永磷十七阿哥封貝勒。年少的永磷不知太子、貝勒有何用,隻是一味的貪玩。有時他跑到天橋去看鬥雞、鬥蟋蟀、看皮影戲、看拉洋片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功,與永琰剛剛相反。

公元一七七零年八月十三日,乾隆三十五年,時逢皇帝六十大壽。時進八月臨近中秋又是皇帝六十大壽,早有安徽省徽州的四大徽班進京,來給皇帝唱桃園三結義喜慶壽。乾隆皇帝高興,下旨將戲台搭建在圓明園。乾隆皇帝最想看的戲是關雲長的過五關斬六將、龍鳳呈祥、三顧茅廬、遊龍戲鳳等劇目。

乾隆皇帝看完遊龍戲鳳,見到風流一時的明正德皇帝,和那活潑可愛的李鳳姐龍鳳婚配,不由想起了俞妃和荷妃,有時他偷著掉了眼淚。徽班戲一唱唱了三個多月,後來又挪到宮外在北京城中演戲。北京人很喜歡它,這樣一來徽班進京後就不走了,呆在了北京,再後來就把它叫成京劇了。這樣就使京劇有了長期的發展,直至後來發展到天津、上海、沈陽等地,並且出現了很多的著名演員。

乾隆皇帝對圓明園可說是愛之有過,他對四十景觀那是看一次愛一次。後來乾隆皇帝下旨畫匠們將圓明園的四十景觀建築,繪畫成四十景觀圖,掛在養心殿供他觀看。再後來乾隆皇帝幹脆在圓明園中建造了別宮院、西洋樓,他與令皇後、永琰、永磷就住在了圓明園,可見乾隆皇帝對圓明園是愛之有加。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多位皇帝的連續不斷的建設,後來圓明園由四十景擴展到一百景觀,占地三百五十公頃。整個圓明園又是雷氏家族施工建造的,他們共花費了六代人的力量。隻有西洋樓是西方傳教士郎世寧設計製造的。

乾隆皇帝有著多方麵的知識,對那些奇異的珠寶他都有鑒賞能力。因國內外的一些進貢者,有極好的上品都獻給皇上,讓他高興。如玉白菜由一塊玉石雕刻的像真白菜一樣,讓人愛不失手。乾隆皇帝南下時,在江西景德鎮見到青花瓷瓶特別耀眼提心,他愛上了青花瓶,下旨景德鎮為官窯,專為宮廷燒製宮品。

外國人進貢進來了能及時報時的鍾表,乾隆皇帝一見它到點時出來兩個小人敲鍾,此表格外新穎。乾隆皇帝特別喜愛它,下旨工部仿製此表。後來使中國的表業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改進。

乾隆皇帝對天文學也有所愛,他常深夜出宮到曠野觀察天上的星鬥。後來他下旨工部鑄造星雲布圖,將夜空中幾百顆能見得到的星星鑄刻在一個球型中。每個星星都珍珠嵌成,大的星星用眼珠大的珍珠嵌,小的星星,用小的珍珠鑲嵌。這樣見到星雲布圖,就像見到夜空了,因為它和夜空是一模一樣。

乾隆皇帝是個文武兼備的皇帝,如乾隆皇帝的第二位老師是朱軾,他對乾隆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朱軾是康熙三十三年的進士,受到康熙和雍正的恩寵,曾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成為清朝著名的理學家。朱軾教弘曆的多是以儒學思想為治國的封建帝王之學,這對乾隆的尊孔有著重要的影響。

乾隆皇帝的第三位老師是蔡世遠,他在詩文方麵給弘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這對乾隆皇帝的出口成章,提筆出詩是有直接關係的。史書記載:弘曆六歲就能背誦“愛蓮說”,九歲能做出好文章。康熙皇帝一直也是直接對弘曆進行教誨,連皇爺爺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時,也帶著弘曆一起去。為他一邊學習一邊講政,教他如何治國。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都對弘曆的身心健康很是關心。進膳前先讓他喝一杯鹿血,膳後喝的茶是人參茶,乾隆對人參補養茶品,一直喝道壽終,並且將泡過茶的人參也要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