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因中國駐軍第29軍拒絕日本駐軍進入宛平城搜查失蹤日軍士兵而發生激戰,天津、宛平淪陷......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誌著日軍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開始!
我們的主角的故事也是從這兒開始......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後不幸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麵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裏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史料記載,自金代開始,中原腹地進京,皆要在盧溝橋停留,為京師進出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侵華日軍一旦占領盧溝橋,北京就是一座死城,華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於是,日軍攻擊駐軍地,中國軍隊在盧溝橋進行抵抗,開啟了抗日戰爭的序幕......
而在1937年,18歲的李元勝聽了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誓死捍衛宛平城的消息後,他的心情很是激動,他從剛開始抗日時就很關注抗日局麵,他很想當一名軍人上戰場去殺該死的小日本......
其實真是的消息是這樣的: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麵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麵抗戰的起點。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逐漸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灣開始,日本發動了一係列侵略中國的戰爭。(1879年,侵占本屬中國領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過甲午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霸占中國台灣省;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日本出兵最多,隨後,它通過《辛醜條約》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駐兵權;1914年,出兵中國山東。)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務省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通過了《對華政策綱要》。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製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製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平津地區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占領豐台,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麵已經被日軍控製:北麵,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麵,有關東軍控製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麵,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麵,日軍已強占豐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了占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製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