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1)

李建成就這樣在太原住下了,在這段時間,李建成盡量結交太原城內和李淵交好的高官,以及一些和李世民結識的江湖遊俠,知道了這些人心裏其實都希望李淵起兵反隋,隻是李淵沒有表態,尤其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大家都不敢做聲。

一日,李世蜜柑內來到李建成的房中,說道:“晉陽縣令劉文靜受冤入獄。”

“哦,是怎麼回事啊?”

“劉文靜受高君雅誣陷入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看是有意向我們示威。且文靜素有大才,流落晉陽的四方豪傑皆受過文靜的恩惠,要想結交這些英雄豪傑,少了劉文靜可不行啊•;“

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的話不無道理,便與世民一同前往獄中看望劉文靜。太原的大牢就像個地窖,光線幽暗,四壁潮濕。獄卒打開關押劉文靜的牢門。李建成拿出一定銀子,把獄族打發到外麵去了,便與世民走了進去,而後關上牢門,李世民上前握住劉文靜的手,激動的說:“文靜兄,讓你受苦了。”

在牢裏關了幾天的劉問靜卻並沒有受苦受難憔悴的樣子,反而顯得氣定神閑。李建成看在眼裏,心裏卻暗暗佩服。於是三人並排坐在床板上,寒蟬了幾句,李世民便單刀直入地說:“如今天下大事千變萬化,昨日的堂堂縣令頃刻間便成了階下之囚。若不早做籌劃,抓住主動,悔之晚矣!”

劉文靜站了起來,在牢房中走了兩圈,看著李建成兄弟二人,堅定的說:“是時候了!天下大亂,代有明主,適時出擊,才能夠平定天下,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此等大事,非家父出頭不成,隻是家父現在態度不明,怎麼是哈呢?”

“唐公乃隋朝舊臣,雖然謀略不凡,但行大事是難免有些瞻前顧後,可善為策劃,促其早舉大事。”

李建成一隻在旁邊默默的聽著劉文靜說的話,而他剛才的一番話,使得自己內心非常的激動,但表麵上建成卻顯得非常平靜,他端坐凝神,說:“大事一舉,義無返顧,劉兄以為多長時間大事可成啊?”

劉文靜心中早有謀劃,當既侃侃而談:“今主上避禍江都,已不敢回京,北方大部已為義軍所占領。瓦崗軍步步進逼,東都已成孤島。天下大亂,期盼世之命主,應天順人,舉旗大呼,驅策群英,則定天下易如反掌。某為晉陽令數載,收留流民無數,其中不乏英雄豪傑。一朝招募,可得十萬雄兵,加之唐公英明神武,善於網羅人才,麾下精兵不下萬人,若一聲號令,誰人不尊•;從太原南下,可直逼兩京,掌控關中。文靜以為,少則一歲,多則三載,大事可成也。”

“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乃是皇上的親信,若不除此二人,必是禍害,你此次入獄,便是他們所為,實則是別有用心啊。”世民說到。

劉文靜說:“此二人乃是平庸之輩馬燈時候到了,即可除掉他們。如今關鍵是要想辦法如何勸說怎公,使其早下決心。”

“好,!”李建成見時候不早了,起身說:“我們現在就去找家父,先設法將你救出來,在做計議。世民,走!”

劉文靜雖然與瓦崗軍的李密是姻親,但起義軍的姻親在朝為官者不在少數,李淵據理力爭,又派人稟告隋煬帝,在征得王、高二人的同意,才把六文靜放了出來,留在留守府做了一名典書。

這日,李淵正躲在書房翻看武士鱘獻上的兵書。李建成和李世民敲敲門,進了書房,站在父親麵前,卻半天不說話,顯得麵有難色,李淵合上書,問:“怎麼了,不是你們兄弟倆又惹了什麼禍事吧?”

“不,不是。”李世民吞吞吐吐的說,“兒有、、、有、、、”李建成看到世民說話吞吞吐吐地,便將其攔了下來,說道:“還是孩兒來說吧。這屋中沒有別人,隻有我等父子三人,故而孩兒今日想說說心裏話。如今隋朝無道天下可圖。父親日角龍庭,我李氏有在圖牒,天下所望,已非一日。若能開府庫,以慰百姓,南號召豪傑,被招撫突厥,東收燕趙之地,西據秦雍之地,海內之權,指日可取。願父親能順眾望,則湯、武之事不遠矣。”

李淵看著這兄弟二人,說:“這些都是你們的想法?”

“父親”,李建成拱手道,“這不僅僅是我的兄弟的想法也是眾人的想法。這些日子,我與世民也常常論及此事。”

李淵看到了兒子的成長,心中非常高興,聽了長子的話,更加深了他的信心,於是點點頭,說:“湯、武之業,吾所望也,但時機尚未成熟。”一談到起兵,李淵既不同意也不反對,一副等等在的樣子。而時局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各地的起義軍勢如破竹,力量迅速的壯大,隋軍的節節敗退,讓李建成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無奈之下隻得與世民暗中商量,並指派手下分散到晉陽各地,做好招兵買馬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