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1)

滅了宋老生,接下來就是屈突通。李淵父子安頓好霍邑率兵向河東挺進。八月十二日,兵至鼓山。絳郡通守陳叔達(字子聰,乃市陳宣帝的第十六子,南陳時封為義陽王,陳滅入隋後,地位大跌,僅在這偏遠的絳郡做個小小的通守)領兵監守。絳郡是個小城,城牆低矮,守兵弱少,為了盡快攻打長安,李淵下令攻城。

義軍跟玩似的,飛步躍上城頭,隋軍一觸即散。李建成更是一馬當先,衝到通守府,把在大堂上坐著的陳叔達抓了起來,並將其押到李淵的中軍大帳。陳叔達麵對李淵,神色恬然,立而不跪,押解的士卒剛想強壓其跪下,讓李建成給製止了,他來到父親身邊,附耳說道:“陳叔達為官清廉,且為人正直不阿,尚有才學。現在我軍正是用人之際,父帥可曉知以情,說其自降。”

李淵點點頭,喝退左右,走過去,親自為其鬆綁,並命人看座,以理相待。陳叔達本是義人,有感李淵的誠意,當即向李淵請降。李淵馬上安排他和溫大雅一起同掌軍中機要。

安撫好絳郡,十五日,李淵兵至龍門,正好出事突厥的劉文靜從突厥回來,切帶回了五百突厥兵和兩千匹戰馬。李淵見突厥兵少馬多,心下十分高興,褒獎劉文靜說:“我大軍已至龍門,即將渡河,此時突厥來援,且兵少馬多,汝之功也。”

劉文靜拱手道:“此皆依仗唐公威名遠泊,事情才會如此順利啊。”

李淵高興的說:“好,好。走,叫上建成、世民,我們到黃河邊去看看地形。”

天近殘秋,河水噴出的霧氣,冷冷透人骨縫。騎在馬上的李淵望著奔騰咆哮、雲霧迷茫的龍門,爽朗的笑了,他馬鞭一指,問李建成和李世民說:“你們倆有燒毀知道魚躍龍門的故事。”

“這事我知道一些。”李建成說道:“每年開春,江河之中的黃鯉魚,都逆流而上來到這裏,但每年僅有七十二條可以登上龍門,從此一飛衝天。隻是……”望著滾滾的河水,李建成緩患地說:“魚躍龍門,凶鋸關中,號令天下,我李氏就將成為世代相傳、黃袍加身的真龍天子了。”

李淵聽了此話,哈哈大笑道:“吾有此佳兒,何愁天下不定也!哈哈!”

八月二十一日,李淵軍至壺口,建立水師南渡黃河,百姓聽聞義軍征船,積極配合,幾天之內,竟征得木船數百隻。二十四日,關中最強的小股起義軍孫華,在李淵的感召下,率兵自頜陽前來歸順。李淵大為高興,令李世民率輕騎前去迎接。孫華被李淵任命餓日左光錄大夫,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其部下也依次授官,又賞以金銀。孫華感念其恩,率軍先渡黃河。

此時,河南、山東一帶發生水災,饑民餓死者無數。瓦崗軍主將徐茂公率靜兵五千人,東下攻占了黎陽倉,開倉賑濟災民,數十萬饑民得救,瓦崗軍趁機擴軍,得強兵二十萬。先後攻占了武安、永安、義陽等山東大部分地區。

山東形式的變化,切斷了屈突通南下的路線,使得河東的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因而李淵兵渡黃河之時,屈突通未敢有所行動。

九月八日,馮翊太守蕭照降,蒲津、中洋二城皆降。李淵大軍一時間擴充到近二十萬人,將屈突通團團圍困在河東。河東非比霍邑,城高壕深,且地勢險要。李淵指揮將士攻了幾次,都無功而返,李淵心中鬱悶,便召集眾將商討對策:“我軍幾次試攻河東,均無功而返。屈突通以前是宮廷宿衛,善於守成,我軍若實施強攻,急切之見恐難以取勝,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裴寂雖然沒有多少謀略,但交好李淵,官高位尊,於是第一個站起來說道:“屈突通擁大軍,憑堅城,若舍其而去,西得長安而不成,河動趁機襲我後路,則我軍見腹背受敵。依我之見,不如先攻克河東,然後在回師西進。”

李簡稱聽了,剛要發言,李世民卻槍先說道:“與其在這兒與屈突通耗著,不如揮兵西進。兵貴神速,我軍狹累勝之威安撫歸順之眾。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接入關。長按隋軍聞隻,必定望風而降。若與此城之下耗時日久,恐中心離散,則大勢去矣。況且關中義軍蜂起,未有歸屬,不可不及早去招安啊。”

李建成也上前說道:“二郎所言,言之有理。為防萬一,父帥可留下一部分人馬,監視屈突通。至於人選嘛,我看二郎勇謀兼備,可讓二郎擔此重任。”

李淵也覺得兩個的話說的有道理,於是采納他們的建議,率大軍西進長安,同時留下一部分人馬,由李世民統帥。

九月十六日,李淵率主力大軍進入朝邑,駐紮在長chun宮。關中市民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決。何潘仁、李仲文等關中起義軍,皆向李淵請降,李淵一一接見,親自撫慰,任命官職,讓他們各據其所,同歸李建成指揮。

在軍事上,除了安排李世民、劉文靜率王長楷等數萬人屯永豐倉,守潼關,防備屈突通外,幽派李建成率劉弘基等數萬人進攻謂北地區,徹底掃除長安周圍的隋兵。李淵則自領大軍,形成對長按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