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十月四日,李軍至長安,屯軍於春陽門外。各路軍馬足二十餘萬,將長安團團圍住。因為李淵起兵打的是“尊隋”旗號,所以李淵不敢貿然攻打長安,便派使者前往長安,向代王侑表明自己的來意。可惜,數次傳達,都未能達到效果。十餘日的勸說無效,李淵也無計可施。
而此時,李建成正在自己的帳中與眾人商議,房玄齡點了點頭兒女棵李建成的擔憂,眼睛一轉,便想到一計,說:“可聯絡右軍大都督李世民,暗中命幾路軍馬做攻城之勢,然後飛報於大將軍,說眾將欲攻城,我等勸阻不了,以此迫使大將軍下令。”
李簡稱也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看了看劉弘基,劉弘基說:“房公此計甚妙,請依計行事。”於是,立即修書一封,送與李世民。
下午,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授意下,其部將丘行恭,劉文靜等人,不等將令,擅自帶領自己所部人馬,帶著攻城器具,在兩個大營門前吵鬧,準備前去攻城。
李建成、李世民飛馬趕到各自的大營門口,自然是勸說不下,便派人稟報李淵。李淵聞之,立馬趕來,嗬斥眾將,不準攻城。房玄齡的計策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在李淵的心裏留下了很大的震動。晚上,李建成和李世民雙雙來到李淵的大帳,跪在李淵麵前說道:“自太原以來,我軍所過之處,皆望風而降。今長安便在眼前,大軍於此耗時十幾日,未有動作。若長此下去,還未等攻破長安,軍心已散,我軍將不戰自亡啊。還請父親三思,下令攻城吧。”
李淵未做任何的解釋,便將這兄弟二人遣回了各自的大營。正當會,下午派去的使者帶傷而回,這可是為老先生,隻見他捂著受傷的大腿,一瘸一拐的走進李淵大帳,氣急敗壞的罵道:“朽木不可雕也!氣刹老夫也。”
麵對著麾下將士門的請求,看著眼前著為受傷的使者,李淵的臉上陰晴不定,好一會,才下頂決心準備明天一早就開始攻城。
總攻開始了,李軍的士兵早就憋著一股勁了。首先是工兵部隊冒著箭雨,迅速的在成下的壕溝之上搭建好浮橋。而後,戰鬥號角一響,攻城的部隊提著雲梯,舉著鋼刀,潮水般的衝向前去。許多人還沒衝到城下,就被被城上射來的飛箭給射死了,但將士門不怕流血,仍然呐喊著向前衝去。
激戰一上午,攻城部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無奈,李建成他們隻好下令停止進攻,清點傷亡情況。部隊撤下來了,經過清點,共死傷近二千多人。在戰場上李建成他們正在商議下一步該如何。麵對高大的城牆及準備充足的敵軍,除了強攻,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李世民麾下部將孫華乃草莽出身,看著上午李軍一無所獲,氣的直咬牙,於是上前請戰,李建成望了一眼李世民,就答應了。
午後,孫華率所部三萬人馬在十幾裏的城牆下同時發動進攻。箭石如雨,喊殺聲震天,衝鋒的路上,士兵如同割麥子一般,倒在了路上。高高的雲梯上,攻城的部隊如風吹螞蟻一樣,直往下落,戰鬥進行的極為慘烈。城頭上,隻有少量的士兵能夠爬上去,但很快就被圍殲了。敵軍主將正站在城樓之上,揮舞著刀劍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