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3)

六月三日,發生特殊天象,太白星在白天劃過天空。而此時的秦王府裏界碑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人人神情嚴峻,好象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後院的一個工房裏,幾十個婦女在緊張地縫製一件新的甲衣,秦王妃則在招呼人手把縫好的甲衣碼在牆邊。

王府的後廳裏,李世民、長孫無忌、高士廉、長孫順德的人圍坐在一起,緊張商討對策。高士廉首先發言,說:‘太白經天,其占為兵喪,為不臣,為更王。東宮、齊王府欲奪我秦王府,這便是亂子的開始,上天已露征兆,當今之計,需痛下決心,躲避矛盾肯定不是辦法。”

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焦急的說:“圖窮匕見,調走我秦王府的將士,就是要孤立殿下,置我等於死地啊,我們不能在猶豫了。”

李世民咋在那裏一言不發,其實他心理恨不德馬上動手,殺了那兩個讓他通往皇位路上的絆腳石。之所以他遲遲不表態,就是要看看自己的這些屬下們的決心,等到大家憋足了勁,上下一心,這事就成功多半了,但見周圍的人都急的直搓手。李世民卻穩如泰山,沉默不言。正在這時,大廳的門‘哐’地一聲被推開了,程咬金氣急敗壞的闖了進來,衝秦王嚷嚷道:“日前使知節出為康州刺史,我抵死不往。今日往征突厥,某豈能道半個不字?大王帳下將領,今具將隨軍北征大王羽翼盡拔,身和能久?願早早為計。”程咬金的觀點挺尖銳的,但粗中有細,吵吵嚷嚷中話卻說得非常有道理,並明確的告訴李世民:若你身邊的人都走了。李建成、李元吉在京城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製服你啊。這個道理李世民怎麼會不知道呢!他令程咬金先坐下。正在這時,一個衛士走進來,多李世民耳語了一番,李世民站起來說:“快請率更令丞進來。”太子率更令丞王至被人引進內廳,見裏麵坐了好幾個人,王至感到有些意外,李世民請他坐下說:‘這都是自己人,王先生有什麼話但講無妨。”

的確,李世民暗中早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在這一兩天之內解決問題,所以王至的話必須要讓大家聽到,同時這個超級密探的亮相,也讓眾人對事變有了必勝的信心。王至似乎不明白李世名的用意,他疑惑的看著眾人,仍壓低聲音對秦王說:“這兩天太子和齊王日夜在一起商談,今日午時才探得太子對齊王說:‘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兵數萬,我邀秦王於昆明池給你餞行,你可於帳下埋伏心腹人馬,將其、、、到時在奏稱暴卒。主上不能不信。後將秦王府的眾人全部坑殺。’齊王說:‘事成之後,兄以我為皇太弟,我當為兄手刃秦王。’”王至說完,隻說怕耽擱久了引人懷疑,便先告辭走了。王至一走,長孫順德一拳砸在桌子上,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一不做二不休,先結果了太子和齊王再說。”這話說得是非常的直白,第一次說明要殺了太子和齊王。的卻,馬上就要被別人坑殺的人,言語隻間就顧不了那麼多了。李世民並不以為意,其實在他的心理早就不知道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多少回了,但是嘴上卻說:“骨肉相殘,乃是古之大惡。我雖然知道禍事就在眼前,但必須等到他們先動手,我們在以大義討之,你們認為怎麼樣?”

這會說出這種話來。隻不過是想在眾人麵前裝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程咬金一時猜不透秦王的心思,大叫到:“死到臨頭,還待其先發,你要是不想幹我來幹!”這話說得雖然有些不恭敬,但李世民見部下都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心裏十分的高興,並不加以責怪。長孫順德也進前一步說:“人情畏死,今眾人以死奉王,此乃天授。禍機將發,而王安然不以為憂。王縱自輕,不應置社稷於不顧。存仁愛之小情,忘國家之大計。禍至而不懼,將亡而自安。失人臣離難不避之大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是非。大王不用順得之言,順得將竄之草莽,不能隨大王叫手自戳。”

長孫無忌也接口說道:“如不從順得之言,事必敗。長孫順德必不為大王所有。無忌也將相隨而去,不複事大王。”程咬金見別人說了,更連聲威脅著要離去。棉隊著幾個老部下從未有過的‘離心離德‘,李世民一點也不著急。殺兄害弟怎麼也得謙讓一下,要不然後人怎麼說?李世民想了一會兒,說:“我之言未可全棄,公等再圖之。”

長孫順德又想前進了半步,幾乎要頂到李世民的鼻子了:“今大王處事尤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大王素日所養的勇士八百餘人,在外的已入宮,執兵貫甲,其勢已成,大王安得罷手?”

原先不該說的機密,現在全部都說出來了,沒有回旋的餘地了,看來不動手是不幸了,但李世民還是一副難以下決心的樣子。眾人又在七嘴八舌的說:“齊王凶殘暴戾,終不肯北麵事兄。近日人多言道:護軍薛實曾對齊王說,‘大王之名,合而成為唐字,大王終當主李唐天下。‘齊王則說。’待取了秦王,取東宮易如反掌。‘齊王與動工謀亂未成,已有取東宮之心,何所不為?若使二人得逞,恐天下非李唐所有!以大王之賢能,取二人如拾草芥。奈何詢匹夫之小節,忘社稷之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