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F看了他們的故事,我的心思一直在翻湧,連皇帝要我未時去禦書房開工的事情,也是多虧了鶯簧的提醒,才沒誤了時辰。
“鳳卿!”皇帝叫我,我連忙應了,他道:“聽說鳳卿雅擅茶道,今日我碧落肱骨之臣皆在座上,你也來小試身手,讓諸卿洗洗濁氣,如何?”
他都這麼說了,我能不聽嗎?皇帝這招,想必是要治我不喜歡跪坐的懶骨頭了。隻有認命地出去找茶葉與茶具,正襟危坐於書房一席,一邊調製茶葉,一邊聽他們談國家大事。
卻沒想到,今兒進這禦書房的頭一著,就是為廢太子的賣官貪墨案收尾。這個案子由軍械案牽扯出來的,我雖然參與其中,卻不算了解。隻知道軍械案的問題,原是推到了那位太子府少詹事的頭上,如今太子倒了台,但是一國前儲君從前線戰士的鮮血上剜錢,傳出去對整個皇室的聲譽,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自然隻能掩了。但是賣官貪墨案,卻是堆在了太子的罪狀之上,吏部舊員從上到下清洗一番,尚書大人也是引咎辭職,如今尚書出缺,便成了眾人眼中的肥肉。畢竟這個位置,算是六部中第一肥缺,人人豔羨。自然也成了目前人望都很高的睿王和齊王,軟實力PK的戰場。
如果不是與皇帝一番深談,想必我也會有些好奇鹿死誰手,可如今皇帝的話都撂在那裏了,我也隻需要慢慢看戲了。隻可憐了齊王,他可曾想過,從最開始到最後,他所掌握的,不過是睿王不要的。
便是將來得了江山,這江山也不是爭來的,而是撿來的,那種勝利的快感,想必今生都不會與他有緣了。
皇帝說過,雲家人都不信命。可是齊王和睿王之間,還是差了這命數。
吏部尚書的競爭正式開始,提名候選人中便有謝珂。他原本供職在鴻臚寺,方才調入吏部不久。這次翻的大多是陳年舊賬,沒有他什麼事情,這次的科考之事,辦的也頗合皇帝意思,自然成了接棒的重要候選人。
朝臣們各有舉薦,當然也少不了互相看不順眼。皇帝卻一直沉默。睿王一派優雅地飲著茶,那姿態仿佛這世上的事情沒有什麼比這茶更重要;齊王也是淺笑不語,著實高深莫測。
到最後,還是謝珂跳了出來。他將茶杯放在桌子上,道:“諸位大人保薦臣出任吏部尚書一職,萬分惶恐。臣於吏部任職半年,資曆尚淺,如何堪當大任?惟有堅辭不敏。陛下,臣所慮者,一連幾案發作,不止吏部,工部與兵部亦積重難返,不可不改。托睿王殿下神威,我朝大勝吐蕃,然北方回鶻部蠢蠢欲動,倭國,南詔,吐蕃皆窺伺天朝,武備一日不可不防。臣請陛下破舊立新,重整朝堂。”
新人新氣象嗎?無論如何,他的這番話,真可謂擲地有聲。皇帝雖然表情未變,但目光中已有絲絲嘉許之意。座上之人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見此情形,自然都嗅出了一點“山雨欲來”的味道。
謝珂的提議,是在朝堂上作一次外科手術,當然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雖然皇帝想點頭,還是有人跳出來反對。我隻是沒想到,這位反對者,其實是最有立場進行彈劾的禦史中丞,這位大人,剛好還是“賠了外甥又折了錢”的都省左丞歐國舅的死黨。
歐國舅大人因為“痛惜太子失德”而正在家中“靜養”,這次的會議不克前來。都省左丞直轄吏、戶、禮三部, 他及時“靜養”逃了過去,才讓吏部尚書不得不“孤身”入獄,頂下太子之外的罪責。
“軍械案與貪墨案,如今已有定論,涉案數人皆已下獄正法。謝大人翻出軍械案,直陳六部其三積重難返,豈不是危言聳聽?”
秦相身為百官之長,這時候的出現,還真是恰到好處。
“危言聳聽,實為禦史之責,今日謝大人與陳大人,倒像是真的易位而官了。陛下,臣附議謝大人所言。工部,兵部,吏部接連爆出弊案,絕非一日之寒。臣身為百官之長不能洞察,致使幾萬將士喋血沙場,無辜百姓牽連枉死,罪莫大焉,懇請陛下懲處。”
說完,便出席撩衣,跪倒當場。其後的百官自然不敢馬虎,皆跪在皇帝麵前,爭相認錯。皇帝一擺手,道:“都起來吧,你們的事情,朕心中有數。不過‘引薦之恩’,便以一人高的東海珊瑚孝敬,那武英也是個難得的。陳四成,你告訴朕,這三年的泉州刺史,是賣的是貴了還是賤了!”
“臣死罪!”那位陳中丞大人冷汗如雨下,跪在殿中,抖如篩糠。
“朕倒是想做個聖明的君主,隻是有人總要讓朕閉目塞聽,你身為台諫之首,倒是說給朕聽聽,朕該如何處置這種佞臣!”皇帝看向坐在一旁的雲燦,“燦兒,回鶻蠢動,耀兒還要練兵,此事朕便交予你了,五日之內,擬個折子上來,朕要讓那些個祿蠹看看,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到底是個什麼下場!”
讓一向在朝中“以和為貴”的菩薩王爺來操辦這麼“凶悍”的事情,皇帝倒想得妙。貪墨案是睿王的差事,如今也已經辦的七七八八了。皇帝突然把這件事的後續工作交給齊王,絕對是值得玩味的。
如今隻有五日,再想做些什麼加減,也有些來不及了。皇帝擺明了是要從重從快,如果忤逆,會失了聖心;如果重了,就會與百官結怨。連我這樣的外行人也看出來了,齊王的確得到了“重用”的機會,做的卻是最得罪人的事情。這實在是個特別考驗器量與手腕的工作。
我看著齊王,皇帝的這一手“妙招”,他到底要怎麼接下呢?隻見他表情未變,緩緩起身,接下了皇帝的旨意,道:“兒臣領旨,必不負聖恩。”
皇帝點點頭,目光之中透出一點慈愛。很快又轉向眾位大臣,繼續道:“朝堂輪換,勢在必行。諸位愛卿久曆官場,慧眼獨具,要為朕多舉賢良,共振朝綱。君臣攜手同心,才是我百姓之福,碧落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