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貴點頭道:“皇上,請恕臣直言。”
“直言好,直言好,朕要聽的就是你的真話!”劉鈞半躺半靠在寶座上。
楊重貴接著道:“皇上,臣以為現在的大周已經遠非柴榮繼位時的大周了,這幾年柴榮東擋西殺,南征北戰,中原早已不是以前的戰亂不斷的中原了,現在的中原日漸安定,百姓重拾農桑,大周的國力日強,這是大漢不如大周的一個原因。
“最重要的是柴榮高屋建翎,力排眾議,直取幽州,收複幽雲之地,從而天下歸心,已成天下共主!臣聽說了,當幽州光複的消息傳開後,金陵、杭州、成都、廣州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慶祝,那些商人給周軍捐獻錢糧,士子們更是著書立說為柴榮鼓吹。讀書人收拾行裝,投奔汴京去了。”
劉鈞點頭道:“就是太原又何嚐不是?消息傳來之時,太原城萬人空巷,大漢為了自保與契丹結盟,但朕畢竟也是漢人,這點榮辱之心還是有的,對這事就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彈壓,也沒有鼓勵。並州的讀書人不也是跑到汴京去了嗎?”
“皇上聖明!”楊重貴不得不對劉鈞有所重新認識。
劉鈞歎口氣道:“朕記得當年契丹入中土,中原殘破之時,高祖建義於太原,號召天下抵抗契丹,那時朕還年青,熱血如沸,指揮軍隊與契丹激戰,想想那時的情景真是讓朕激動啊!柴榮父子當年響應高祖號召,與契丹激戰不休。特別是柴榮,以區區五百運糧兵與契丹三千精銳激戰三日三夜,身被數十創而不退,最終大破契丹。朕事後聽說此事,為之聳然動容,暗讚真好漢!沒有想到,這才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就兵戎相見,真是造化弄人啊!”
劉鈞臉泛紅光,右手握拳,很是激動,很明顯在回想當年與契丹人血戰的時日,過了一陣這才接著道:“可哪裏想得到,禍起蕭牆,隱帝殺郭威父子家眷,最終逼反了郭威。郭氏父子數十口遭難,誠人生慘事也,朕也為之淒然。可郭威殺了朕的兄長,朕不得不與郭威為敵,這才結交當年的死敵契丹以求自保。高祖當年與契丹浴血拚殺,彌留之際仍是念念不忘幽雲故土,還在叮囑我劉氏子孫要保衛華夏,可先帝卻結契丹以自固,實是與高祖的初衷背道而馳。
“朕自即位以來,繼承了先帝遺策,認契丹皇帝為叔父,真是羞死人了!柴榮這一外姓卻謹記高祖遺訓,提王師北上幽雲,大敗蕭思溫,收複幽雲之地,高祖在天之靈知道此事,會不會笑話我劉氏子孫不孝呢?”
對這個問題,楊重貴無言可答,勸道:“皇上,中原殘破之後,是是非非誰又能說得清呢?我楊家世代忠烈,與契丹激戰數十年,可到頭來還不是要和契丹並肩作戰,威脅中原。皇上請不必介懷,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吧!”
劉鈞搖頭道:“朕知道柴榮的心胸比朕寬廣,但朕沒有臉麵去見他,你這就去吧,朕也要走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楊重貴隱隱覺得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