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偶《當代太監本紀篇》的人,都知道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周圍的環境。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更何況山川、人物。經過近百年的變化,四進士山、大虎山、穀池、夏家莊、安家莊、石灰窯等地舊貌變新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那些當年生活在這裏、活動在這一帶的人物則早已作古,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群鮮活的人物。
無論如何,打上滄海桑田烙印的山川始終是一部百讀不厭的大書。
山,總是那麼高大、巍峨;石,總是那麼堅硬、沉著;樹木總是那麼參差、稠密。
山是智者愛讀的大書,俗話說“智者樂山”。“山”這一本大書蘊含了自然的一部分的密碼,人通過破譯這些密碼明白了什麼叫剛、什麼叫胸懷、什麼叫內涵、什麼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等等人生哲學道理。
水,總是那麼澄清、明淨;堤,總是那麼曲折、修長;魚蝦蟹鱉,總是那麼生動、鮮活。
水是仁者愛讀的大書,俗話說“仁者樂水”。“水”這一本大書蘊含了自然的另一部分的密碼,人通過破譯這些密碼體驗了什麼叫柔、什麼叫包容、什麼叫利物濟人、什麼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等仁者愛人的樂趣。
青山綠水是一部百讀不厭的大書。多謝這一本大書陪伴人們,直到天荒地老。
古人有詠四進士山雲:
江南靈地四進士峰,四峰突兀勢最雄;
神工削出青芙蓉,天梯百尺遙相通。
上有含煙承露千年之瑤草,
下有參天漏雨百丈之蒼鬆。
舉頭便覺紅日近,俯身下視雲茫茫;
穀池萬古水不竭,虯龍變幻多蹤跡。
巍巍絕頂處,仙閣何其多;
昔有司命君,白晝升蒼穹。
有時或騎一虎下,霓旌導以雙青童;
飄飄仙樂半空響,百神儼然來相從。
陰陽盡在掌握中,萬物華美年屢豐;
蒼生仰德實有賴,造化鍾情相始終。
詠山必詠水,古人詠其水雲:
一勺清冷水,無塵淨古今;
與其長戚戚,不如出世心。
又雲:涓流神往之,莫不來相注;長河浪打浪,綿延到八方。
正是:
山高及天,
水流無邊;
山水相和,
樂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