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一滿足,丁固就罷了手,他決定要放過劉季,他就對漢王劉季一揖,說:“漢王請自重,丁固去了!”乃引兵離開了。
漢王一行終於得以逃脫了厄難。
劉季沿途收集散亂的士卒,得部下幾百人,令其隨行,又有幸於戰亂中尋得了一雙兒女,劉季就帶著他們逃到了下邑。
其時,呂雉之兄呂澤正帶兵駐紮在下邑。
漢王劉季逃出重圍,率領殘部來到下邑,稍作休整,又收集得一些潰散的士卒,就帶著殘兵們向關中撤退。
當初,劉季躊躇滿誌地統帥著諸侯之軍幾十萬人馬,東征彭城,是何等的威風!誰人能夠料到,短短的幾十天後,竟是如此的一個結局!
現在,劉季帶著幾百殘兵,盔甲不全,折臂斷腿的,赤色龍旗倒拽,迎著那血色的殘陽,迤邐西行,好不淒慘。
劉季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次徹底的慘敗,幾乎全軍覆沒。
敗逃途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重新投入了楚軍的陣營。
魏王豹雖然暫時隨著漢軍西撤,但是,顯得心事重重的。
殷王司馬卬病死在軍中,殷軍剩餘的士卒都逃走了。
劉季一行西撤,沿途收集殘兵,退守到滎陽。
一到滎陽,劉季收拾得殘兵,部署這為數有限的人馬,憑險據守,扼守住滎陽城。
劉季派臨武侯樊噲扼守要衝戶武,劉季為樊噲增加二千戶食邑,為他壯行。
劉季又讓韓信、周勃、灌嬰,用心守定滎陽城,讓曹參,夏侯嬰在滎陽外圍警戒。
布置停當之後,劉季這才踹了一口氣。
一連幾天,漢王愁眉不展,沉默寡言,一向愛罵人的他也不罵人了。隻是坐在那裏,木雕一般。
張良輕輕地進來了,來到漢王身邊,低叫了一聲:“大王??????”
漢王慢慢地回過神來,久久地看著張良,不說一句話。
張良知道,好不容易結成的聯盟,一眨眼之間就瓦解了,好不容易取得的勝利,轉瞬間又以慘敗結束,還有那幾十萬將士,橫屍荒野,英靈無歸。
張良知道,這打擊對漢王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大王,”張良輕聲對漢王說:“大王不要太自責了,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世上哪有常勝的將軍?”
漢王擺擺手,說:“子房呀,話雖是這樣說,但是,這是幾十萬將士的性命啊!如今兩手空空,叫我拿什麼與項籍相抗?”
“唉!”張良也神色黯然。
張子房就是再有本事,再有才,也不可能真的撒豆成兵啊!
“那項籍的才幹可是不能小覷啊!用區區三萬人馬,遠道千裏,以疲憊之師,勞師襲遠,卻擊潰了我六十萬大軍,不可思議呀!”劉季感歎不已。
張良勸解道:“大王之兵,雖然人數上占有優勢,然而在勇義上卻不占優勢。諸侯之兵嘛,身服心不服,乃烏合之眾,麵對強敵,怎肯用命?調度指揮自然就不靈活。那項羽之兵,人數上雖不占優勢,但他們是項羽的心腹精銳,戰鬥力極強。彭城又乃是項羽的都邑,對項羽來說,那是萬萬失陷不得的。對楚軍士卒們來說,他們的家、他們的家人在彭城,家鄉淪陷,他們焉能不用性命相搏來拯救?楚軍彭城一戰,是保家衛國之戰,士氣上盡占優勢。大王之敗,事出有因,責任不全在大王,在下與韓信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漢王道:“不能怪足下和韓信,乃是本王謀事不密之責。失敗之事,悔有何用?隻是當今且為之奈何?”
張良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失敗可為成功之母,望大王墮而不挫,敗而不餒,大王還有關中和巴蜀哩!”
漢王一聽張良這番話,心情不由得開朗起來了。
是呀!本王還有巴蜀和關中之地哩。
有蕭何在,本王的根本就在。
而有張良、韓信在,本王的信心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