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師】影片的重要創作人員之一。化妝師具有一定的藝術造詣、美學素養、繪畫基儲曆史知識和觀察、分析生活的能力,能夠掌握並熟練地運用化裝技法和技巧,帶領和指導助手完成影片所規定的化裝任務。化妝師根據影片總體造型設計的要求和演員形貌的特點,設計角色的化裝造型,指導製作各種化裝造型所需要的零配件,完成全片人物的試裝和定型。在拍攝過程中,化妝師負責保持人物造型的連貫性,並隨著人物性格、情緒、年齡、境遇等因素的變化,予以相應的修改,以保持角色外部形象的真實感。
【美術師】舊稱“布景師”、“美工師”。影片造型設計的主要創作人員。美術師的工作,從研究劇本開始,由分析人物入手,根據劇情和劇本主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資料積累,進行影片的造型設計。即以化裝、服裝、布景、道具等造型手段創造劇中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影片的空間環境──符合人物規定情境、具有時代感和地域特點、並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較多動作支點、有利於場麵調度和拍攝的藝術空間。美術師應具有較高的文藝素養和繪畫造型能力,並能熟練掌握影片視覺體現的特有規律;應善於組織和指導有關美術造型部門的工作,以努力體現總體設計意圖。
【特技攝影師】電影特技鏡頭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與特技美術師合作,研究確定設計方案,運用相應的特技工藝技術,以普通的或特殊的攝影設備,完成特技鏡頭的攝製,以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
【特技美術師】也稱“特技設計”。電影特技鏡頭的設計者和拍攝工作的組織者,與特技攝影師合作完成特技鏡頭的攝製。特技美術師兼有電影造型的藝術修養和掌握電影特技工藝技術的能力,能繪製特技鏡頭的畫麵氣氛圖,勝任各種透視合成鏡頭所需的繪畫和模型加工等。在與特技攝影師研究確定具體拍攝方案後,運用相應的特技工藝技術,完成特技鏡頭的拍攝任務。特技美術師提出的特技鏡頭設計方案,須能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與影片總體造型融為一體,並充分考慮到逼真、安全、經濟、省時等要求。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板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了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
【製片主任】攝製組的行政領導者與組織者。根據分鏡頭劇本及導演的創作意圖編製和執行攝製計劃和成本核算,參與選擇演員,確定外景地點,審核布景設計等工作。對影片的政治思想內容和拍攝進程負主要責任,同時也對影片的藝術和技術質量負責。
【環形電影】又稱“環幕電影”。一種在圍繞影院圓形內壁、呈360°的環形銀幕上放映的電影。由多台攝影機同步攝製,多台放映機同步放映,有三台、五台、九台、十一台等多種。環形電影院的放映機裝置在環形銀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觀眾站立於觀眾廳中央,可隨意四麵觀看。由於視野開闊,具有多聲道立體聲效果,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由於設備複雜,放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僅半小時左右。環形電影院不能兼放普通影片,故限製較大,難以推廣。
【多銀幕電影】以特製放映機在多塊銀幕上同時映出不同畫麵的電影。觀眾在觀看主要畫麵的同時,還能在其它銀幕上看到有關細節。多銀幕電影可以豐富影片內容,加深觀眾對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球幕電影】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采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麵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拷貝】英文copy的音譯,意為“摹本”、“複製品”。用作電影術語,指以正片從電影底片複印出供放映用的影片。
【後期製作階段】混錄雙片製作階段和完成片製作階段的總稱。攝製組在完成對白雙片,並經審查通過後,即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其中混錄雙片製作包括配錄效果、音樂和混合錄音;完成片製作階段包括洗印部門底片剪接(通稱“套底”)、配光和衝洗光學混合聲底,以及印出原底校正拷貝和標準拷貝。
【配對白】後期錄音的重要工作程序之一。指演員為剪輯完成的後期錄音影片或譯製影片配錄人物對話、獨白等。演員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須反複觀看銀幕上放映的鏡頭,熟記鏡頭中的表演,並使自己的聲音、情緒和口型與銀幕上人物的表演相吻合。
【同期錄音】也稱“現場錄音”。在拍攝電影畫麵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攝製方式。一般使用磁帶片收錄。同期錄音要求攝影棚裝備良好的隔音設備,並在攝影機、錄音機上加裝避音裝置。同期錄音也用於外景拍攝現場,所錄音響供演員配音時參考,以提高影片對白的質量。
【先期錄音】也稱“前期錄音”。影片製作中先錄音後拍攝畫麵的一種攝製方式。多用於有大量唱詞和音樂的戲曲片和音樂歌舞片,即在影片畫麵拍攝前,先將影片中的唱詞和樂曲錄製成聲帶,然後由演員在拍攝相應畫麵時,合著聲帶還音進行表演。
【聲畫同步】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麵動作相一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麵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麵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係,畫麵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一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麵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音畫對位】影片音畫關係的一種。包括兩種藝術處理:(1)音畫對比。音樂與畫麵的內容和情緒一致,隻存在量的差別。例如在中國故事片《紅色娘子軍》中,有一組表現戰士們充滿青春活力、節奏快速的生活畫麵,而音樂是氣勢悠長、從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紅旗飄》。這樣的對比,產生了加強畫麵結構的作用。(2)音畫對立。音樂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親時撞頭尋死。興奮歡快的結婚音樂,和祥林嫂頭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畫麵形成尖銳的對立,深刻地表現了舊時代的悲劇性。音畫對位有時也能預示劇情的發展。例如在故事片《天雲山傳奇》中,當宋薇和吳遙結婚時,表現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樂與喜慶場麵相對立,預示著她婚後的不幸。
【音畫平行】也稱“音畫並行”。影片音畫關係的一種。指影片中音樂與畫麵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藝術風格和戲劇性矛盾衝突相互貼近,但速度節奏並不同步。其基本特點是音樂重複或加強畫麵的意境、傾向或含義。說明性音樂、渲染性音樂都屬於音畫平行的音樂。
【音畫同步】影片音畫關係的一種。指音樂與畫麵的情緒一致,節奏相同。常用於動畫影片。美國美術電影導演沃爾特迪斯尼在他所導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運用音畫同步的藝術處理。因而音畫同步的音樂,也稱“米老鼠音樂”。也常用於歌劇片、舞劇片、戲曲片或喜劇樣式、驚險樣式的故事片中。有時還會形成畫麵、音樂與音響效果三同步。例如中國影片《孫中山》中,北伐軍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畫麵與腳步音響同步出現,然後音樂也同步出現,腳步聲與音樂的低音聲部相結合,加強了音樂的低音,顯得更加雄壯和緊張。
什麼是西部片
西部片是一種以開拓時期的美國西部為故事背景的類型影片。美國早期電影盛行的影片樣式。多描寫19世紀白人向西部拓展疆土,掠奪和屠殺印第安人以及當時各種勢力之間的鬥爭,頌揚拓荒精神。
上個世紀20年代的西部片故事情節單調,宣揚善惡因果報應,常見的內容為美人遇難,英雄相救,大打出手,有情人終成眷屬等。影片主人公都是富於正義感的戴寬沿帽,穿花襯衫牛仔褲,腰插雙槍的牛仔。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詹姆士克魯茲導演的《篷車》和約翰福特導演的《關山飛渡》等影片問世,把西部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提高到新的水平。但多數西部片仍是迎合觀眾口味的粗糙之作。
後來,意大利也攝製一種類似的西部片,因意大利人喜食通心麵條,被稱為麵條西部片。
世界電影之最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世界第一個電影放映處是法國巴黎卡普辛路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1895年12月28日,電影的最早發明者—法國人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倆第一次售票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幾部影片《牆》、《火車到站》、《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