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君王和一眾貴族來說,他們實在不知道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這兩個家夥,為何會有如此的信心?
畢竟從明麵上看來,即便加上泰爾瑞斯親王背後的汗洛克帝國,如果他們盡皆倒向威尼岡和麗貝卡帝國的話,已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但是之前的戰敗還曆曆在目,而對於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這兩個人,如果說之前隻是傳聞,但經過上次的聯軍之戰,此時的他們已是非常清楚這兩人的手段,包括這兩人在這短短幾年內所做出的事跡。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這片區域之中,直接導致兩大帝國消失的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無疑就是戰爭與毀滅的代名詞,無數人對他們恨之入骨,但苦無報仇的機會,隻能任由其發展壯大。
然而凡事皆有兩麵,有人對他們恨之入骨,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對他們奉若神明,尤其是前者為給家人複仇不惜投身魔界的行為,更是得到了一些好戰之人的推崇。
再加上這兩人又有著如此逆天的戰績,這些好戰之人自是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更加看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正是弗頓瑪爾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兵力急劇擴張的資本。
對於這兩個極度瘋狂,卻又偏偏保持著近乎不敗戰績的家夥來說,如果說絲毫不畏懼的話,確實是有些自欺欺人,尤其是一想到之前的戰敗,再想到很有可能又要與他們對戰,他們這些人自是更加感到由衷的不安。
然而事已至此,卻也是容不得他們再作其它明哲保身的打算,對於周邊帝國的這些君王和貴族而言,此時的自己就像是被架上了賭注台,隻能選擇其中一方押注。
但是與賭博又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的下注,除了要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之外,贏了除了繼續卑微,還看別人臉色生存之外,可一旦敗了的話,無論是麗貝卡一方,還是以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這兩個家夥的瘋狂,恐怕他們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了。
正是因為這種種的擔憂,所以此時的他們也是猶豫不決,但是隨著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親王大軍的緩緩而來,包括來自威尼岡和麗貝卡帝國使者的催促,也是容不得他們再等下去了,所以在出於各種考慮之下,這些帝國最終也是無奈紛紛表態。
不得不說,因為麗貝卡帝國的存在,在隨後幾天之內,由這些帝國之中,包括都城在內的各大主要城市,出兵開往支援威尼岡帝國的軍團有許多,而在有些人的初步統計之後,其數量更是足足達到近八十餘萬人。
但與此同時,就在周邊這幾大帝國之中,卻也有兩個帝國罕見的保持了沉默,雖然沒有公開表態倒向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親王這邊,但直到這兩位的大軍已經跨過威尼岡帝國的邊境,他們仍是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其態度也是非常明確了。
沒有人知道身為達爾馬提亞帝國的君王,曾經的傳奇公爵弗頓瑪爾是怎麼想的?因為以他的能力,趁著聯軍失挫回去的機會,如果能夠平穩的發展幾十年,說不定便可使本國,成為這片區域又一個超大型帝國乃至超級帝國!
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卻隻是因為一位追隨者的受傷,便悍然對鄰近帝國,甚至是明知道其背後有麗貝卡帝國支持的情況下發動戰爭,這就實在有些太不明智了,也不符合一位立國之君應該做的事情。
然而無論他們怎麼猜測,隨著戰場上第一枚箭支劃過天空,這場意義非凡、甚至有可能影響這片區域整個形勢的戰爭便已打響。
而在弗頓瑪爾和泰爾瑞斯親王的數路大軍齊發之下,威尼岡帝國也是迎來了它最為悲慘的命運,一時間帝國境內烽煙四起、哀嚎遍野!
不知是這兩個戰爭狂人來勢太大,還是麗貝卡帝國方麵的援軍遲遲未到,雖然威尼岡都城方麵為之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包括出動數支軍團,救援各處要塞和城池領地,但是以救援之名趕來的各國軍團,卻隻是聚集在它的都城沒有動靜。
而在知曉戰事的人們看來,威尼岡都城方麵此舉,雖然看似積極參戰,卻也不過是在利用各地基礎武裝,從而削弱對手的兵力而已,雖然看起來有些殘酷無情,但放在國戰之中倒也是常見的事情。
因為這樣一來,雖然在此期間,不免會產生一些守城兵種成為俘虜的事情,但隻要帝國都城不滅,短時間內這些俘虜,除了會拖垮對手的物資供應之外,卻也是不會對戰局產生影響的。
而且即便有部分意誌不堅定的人投降了對手,這對於威尼岡都城一方來說也是不怕的,除了各城池的頂級兵力,基本已在前期彙合到了都城之外,相信任何一個對手,也不敢在戰場上將這些剛剛投降,且士氣不足的兵種用作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