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洞穴之謎(2 / 3)

哪裏可以找到洞穴探險者?

當然是在洞穴裏啦!洞穴探險者是指那些把洞穴探險當做一項運動的人,他們也被稱為洞穴勘探者。有些洞穴探險者還穿著潛水服在被水淹沒的洞穴裏探險。

有些洞道隻能容納一位洞穴探險者通過。

勘探洞穴的首要原則是什麼?

不要隻身一人進入洞穴,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洞穴探險家的帶領,也不要進入洞穴。洞穴探險者們通常都是集體探險。洞穴是極其危險的地方,隻有那些受過專門訓練、具備相關知識和經驗以及擁有相關裝備的人才能組織洞穴探險。

洞穴探險者為保護自己免受岩石的撞擊,必須戴上頭盔、穿上結實耐磨的衣服和鞋子。他們隨身帶著繩子及其他攀登傳動裝置來幫助自己在岩石通道裏上下攀爬。

為什麼洞穴探險者的頭上戴著一盞燈?

洞穴越深就會變得越黑暗、越潮濕、越陰冷。洞穴探險者需要燈來照明,才能看清道路。這種燈通常安裝在頭盔上,這樣一來,探險者的手就可以自由活動來協助他們通過狹窄的洞道了。

微明區在洞穴的什麼位置?

洞穴內部是一個光亮和溫度都不均勻的小世界,那裏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居住或逗留。洞口附近有一定的陽光和雨水,因而溫度與外界相差不大。而微明區要比洞口區黑暗、潮濕和陰冷。洞穴深處的黑暗區則更加寒冷和潮濕,並且一片漆黑。

洞口區——燕子等鳥類在這裏的岩石邊上築巢,而昆蟲和其他動物則在洞穴的地麵上活動。

微明區——蝙蝠喜歡居住在這裏,另外這裏還有蛇、某些穴居蠑螈和各種小型穴居動物。

黑暗區——這裏的池塘、湖泊和河流裏住著古怪而又可怕的洞穴盲魚、穴居龍蝦和小蝦。

洞穴裏有植物嗎?

有時你會在洞口附近發現蕨類植物和苔蘚等喜陰植物,但植物無法在缺少陽光的微明區和黑暗區生存。

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即使是動物也無法在幹旱的洞穴深處生存。

洞穴裏長蘑菇嗎?

是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一種真菌。真菌喜歡陰冷、潮濕、黑暗的環境。另外,細菌也是一種可以離開陽光生存的非植物生命形式。

洞穴裏生活著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例如,科學家在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穴裏就發現了200多種動物。

“鹿穴”裏生活著小鹿嗎?

不是的,小鹿更喜歡在林地生活。盡管這個位於沙撈越穆魯山國家公園裏的洞穴叫做“鹿穴”,但它卻因蝙蝠而聞名——那裏的蝙蝠有五百多萬隻!蝙蝠是夜間活動的動物,它們之所以喜歡洞穴是因為它們喜歡黑暗。白天,蝙蝠倒掛在洞頂睡覺。夜幕降臨時,它們就會醒來並飛出去覓食。

已知的最大的蝙蝠群生活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布雷肯洞穴。每年都會有多達兩千萬隻的墨西哥無尾蝙蝠在那裏居住一段時間。

黃昏的時候,每分鍾大約有二十萬隻蝙蝠飛出鹿穴!

蝙蝠怎樣在黑暗中覓食?

盡管多數蝙蝠視力極好,但它們的眼睛在黑暗中幾乎派不上用場。蝙蝠依靠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每隻蝙蝠都能發出一種音頻很高的聲波,這種聲波遇到岩石、昆蟲或其他物體時就會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這種技術就叫做回聲定位,它能幫助蝙蝠確定方向,還能幫蝙蝠在黑暗中尋找飛蛾等食物。

有些蝙蝠的鼻部長著一種皺皺的皮膚,叫做鼻葉。科學家認為,鼻葉可以幫助蝙蝠利用回聲定位來瞄準獵物。

每隻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聲波,這樣,蝙蝠媽媽就可以在成千上萬隻蝙蝠中找到自己的寶寶了。

什麼鳥的窩可以做湯?

燕窩湯是一種名貴的中國食品,它在東方倍受珍視。燕窩是用金絲燕的巢做成的,金絲燕生活在洞穴裏,它們也會使用回聲定位。金絲燕不是用樹枝直接築巢,而是用唾液將嫩枝粘在洞壁上。

在洞壁上采燕窩是世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采集者需要沿著竹竿爬到非常高的地方才能采到燕窩。

燕窩耐嚼,卻韌而無味,因此人們通常利用雞湯等調味料使燕窩湯的味道變得鮮美。

為什麼油鴟會發出嘀嗒聲?

油鴟也生活在洞穴裏,並利用回聲定位在黑暗中辨別方向。但它的回聲定位不同於蝙蝠,蝙蝠回聲定位的聲波頻率很高,人耳無法聽到,但是油鴟的聲波頻率較低,人耳可以聽到,它們的聲音聽上去就像老式打字機的嘀嗒聲。

洞穴裏有熊嗎?

在寒冷的冬天,熊遇到舒適的洞穴就會住進去,但是它們不會在那裏常年居住。和蝙蝠以及鳥兒一樣,熊隻是寄居性洞穴動物,而不是真洞穴動物。

真洞穴動物是指一生都在洞穴裏生活的動物。寄居性洞穴動物是指一年中隻有部分時間在洞穴裏居住或覓食的動物。

在北美,寄居性洞穴動物還有林鼠、浣熊、野貓等。

哪個洞穴靠昆蟲照明?

當你遊覽新西蘭懷托摩洞穴中神奇的螢火蟲洞時,你不需要使用手電筒。洞頂上成千上萬隻螢火蟲閃閃發光,就像一盞盞藍色的小彩燈,照亮了整個洞穴。

著名的新西蘭歌劇演唱家卡娜娃,曾經在懷托摩洞穴中一處名叫“大教堂”的地方,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演唱會。

為什麼洞穴裏的魚視力都退化了呢?

這種魚是洞穴動物,和其他一生都居住在地下的動物一樣,它們不需要視力,因為它們完全生活在黑暗之中。洞穴盲魚依靠皮膚上專門的神經末梢來“感覺”方向和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