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前朝胤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胤殤帝荒淫無道,窮奢極侈,修建了大量行宮並征集天下美女供其淫樂,人民怨聲載道,天下九州諸侯都心存異心,暗自鞏固自身實力,以作後備。胤殤帝十四年,天降大雨,黃河缺堤,一百多萬百姓流離失所。百官請求皇帝賑災,胤殤帝為保自身享樂,不但不賑災,反而下旨將賦稅提高三成。這道旨意猶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民間風雲湧動。此時黃河中出土一無眼石龍,龍身上刻著"神龍無眼,天子遜位”的字樣,掀開了天下起義的序幕。
胤殤帝下令勤王,令各諸侯鎮壓各地起義。各諸侯都很有默契地上旨道“目前賊勢甚大,屢剿不滅,請朝廷資助糧草餉銀,以作增兵剿匪之用。”形勢越發惡劣,起義軍迅速成長為百萬大軍,在幾個月時間裏連戰連勝,朝廷軍隊節節敗退,很快起義軍就直逼首都奉天。
胤殤帝重新起用了大將軍許克,將全部兵力交給了許克,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許克在殿上慷慨激昂,大有不殺盡賊軍勢不還的氣勢,第二天許克帶領大軍開拔,卻與起義軍的方向背道而馳,直離開都城四百裏外的許都駐紮了下來,起義軍到達奉天時,都城也隻有了不足五千兵力,且都是老弱病殘。
兩天的時間,起義軍就攻陷了都城,胤殤帝**而死。起義軍在都城裏殺了三天,直把奉天變成了人間地獄。此時許克帶兵殺回,在許克手中的十萬大軍大破百萬起義軍,起義軍四處逃散。許克收複了都城後奉胤殤帝的五歲的兒子胤哀帝為皇帝,自己受封為燕王,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令諸侯進京封賞。
楚王首先樹出叛旗,聲稱要清君側,不受朝廷節製,各路諸侯紛紛效仿,秦王、吳王、趙王、韓王、齊王、魯王和魏王都豎起了自己的旗號,宣布獨立,天下正式進入諸侯割據時代,史稱“九王爭霸”
戰爭,受苦的總是老百姓。九王爭霸到了第十三個年頭,全國總人口從戰前的三千萬銳減到了一千二百萬,而戰爭局勢也到了僵持階段,由於人口的減少,糧食生產並不能得到保證,幾個地盤不能盛產糧食的諸侯被逐一消滅,期間通過不斷地侵吞擴張,最後留下的都是強者,燕王、楚王和趙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燕王占據著華北、東北,趙王控製著西北和西南,南方被楚王所占領,三者實力相當,誰也不能奈何誰,均勢的出現使諸侯意識到,隻有發展自身才有可能達到最後的勝利,於是他們都開始勵精圖治,大力推動生產。人民紛紛從荒地和山裏走回了田地,生產開始恢複,人口也漸漸地繁盛起來。
九王爭霸的第二十個年頭。六月裏,老天就像小孩子的臉,又哭又笑,半個時辰前的傾盆大雨留下的痕跡,已經被火熱的太陽給徹底地消滅了。沒有一絲風,熱得樹上的蟬都沒有力氣叫了,人都懶洋洋的。
成都附近龍泉山腳的一個小村子,流淌的小溪在灌溉著綠苗,老牛在田裏慢吞吞地踱著,遠處傳來了雞和狗的叫聲,一縷縷炊煙緩緩地升到空中,人們三三兩兩地在樹蔭下納涼休憩,開心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的,好一副祥和的畫麵,其中仿佛看不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誰也沒有注意,村子裏來了一個外鄉人。這外鄉人大約四五十歲年紀,身形極為消瘦,英俊的臉上布滿風霜之色,臉上有著一種病態的蒼白,眼睛偶爾露出的鋒芒卻是讓人無法直視。這樣的人看起來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亂世,全國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