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水葒塢】(1 / 2)

※※※※※※※※※※※※※※※※※※※※※※※※※「顏小橋作品」※※※※※※※※※※※※※※※※※※※※※※※※※

(99)「水葒塢」

蒲家村的統領頭人蒲仁,帶著一行人離開海豚灣,動身北上太白山,為擴建船隊購買木材。

“太白山”——唐時稱謂。

既是現在的長白山,朝鮮人又稱之為“白頭山”。

白頭山——周秦以前稱之為“不鹹山”;漢朝時稱為“單單大嶺”;魏朝時稱為“蓋馬大山”;南北朝時稱其為“叢太山”;隋唐時稱之為“太白山”!直至遼金時代,才稱之為“長白山”!

(單憑個人的喜好而言呢,其實本人偏向於稱之為“白頭山”的......怎麼說呢,其實也沒什麼重要的理由,隻是感覺“白頭山”這名字會很滄桑、很殷實的效果吧......所以在接下來的後續故事中,請恕在下以一己之言,稱當時的“太白山”為“白頭山”。)

白頭山脈地區峰峰相連,綿延數千裏巍峨聳立。連綿千裏的山峰脈絡,簡直數也數不清其數量的山體,就像浩瀚的山海一直延續到天邊。

其中多數山峰的頂端,都覆蓋著白色的乳石。

山頂積雪又是終年不化,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又一座威嚴雄渾、錯落排列的一位位白頭的長者,故而當年的白頭山由此得名。

白頭山那裏大部分的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人煙相對較為稀少,人口居住地更是十分的零星分散。

但卻是山野物產極其豐富,類似人參、鹿茸、貂皮,以及種類繁多的藥材、走獸飛禽,更是應有盡有的原始地帶。

由白頭山發源出來的江河水源,共有三大水係——“圖們江”、“鬆花江”還有就是“鴨綠江”。

。。。。。。

據史料記載,白頭山的曆史上,曾有過幾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公元750年—960年的大範圍火山首次噴發,摧毀了當時大半麵積的原始森林。

第二次大噴發,是1597年8月,大約間歇了700年左右的時間。第三次火山噴發,則是在1688年,相隔隻有91年。而第四次噴發則是在1702年,與前一次間隔了300年的時光。

話說,當年華夏大地上整部唐朝的曆史,時間是從618年——907年。

也就是說,白頭山第一次噴發的時間,正是在當時的華夏大地上,正處在盛唐時期的某個時段。

所以在本部小說後續的故事裏,本人設定了整整一卷的故事情節——在海豚灣“嘲風落”的深海之戰過後,“蒲牢”的妹妹“葒冭郎”孤身北上。

她的目的隻有一個——要去白頭山脈的數千座山峰中,尋找那條傳說裏的雪山飛龍。意圖是想要將那個被深海妖孽“河蟹”,所封殺而化成石像的哥哥蒲牢救活。

在之後的那段後續故事裏,更是因為此事,而掀起了一場天地間人鬼神之間的大戰,並且引動了白頭山(太白山)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當然,這是後續的故事,在這裏暫不多提。

。。。。。。

俗話說的貌似又是很對,有錢還真確實就是好辦事!海豚灣蒲仁一行人等,一路向北,直到白頭山一路無話。

抵達山脈地界之後,蒲仁他們很快就花錢,雇傭到了數百人的伐木隊伍。

又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砍伐到了足夠數量的木材。再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將那些圓木破成了方木板材,看上去已經夠用來建造十艘大船了。

於是又從當地散居的百姓手裏,花了超出市值“三成”左右的錢,買下了足足一百多輛的馬車。

車馬隊滿載著大批從白頭山中,砍伐得來的諸如鬆柏、榆木之類,已經破成板方兒的上好木料,一路朝著回程方向的路段進發。

可當時回程的季節,卻趕得不是很好,正時值白頭山區的深秋與初冬交替之際。

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白頭山地帶山區的初冬時分,便已是極為的寒冷了,而且深處的山中,更會時不時的風雪交加。

運輸木材的車隊在前行過程中,一再被山中的風雪所阻。

蒲家村來的這些人,常年生活在沿海地區,哪受得了這樣的風霜冰雪......曆經幾度的艱難前行,好不容易車隊才走到了即將到達山區外圍的地界。

。。。。。。

太白山中有杜鵑花!

這種形態貌似弱小,而且根莖不壯的野花,竟在那些一望無際、連綿不絕的山脈中,以及山下一馬平川的溫暖、坑窪地帶,一片片茂盛的傲然開放著。

十三歲的蒲牢,采了一朵最大、最豔麗的杜鵑,很是欣喜的把那花兒夾在了一本書裏。他準備把這朵花帶回蒲家村,送給蒲家村“杜式”家的女兒“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