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任務下達(2)(2 / 2)

於明瑞看艦長和科學官已經就坐,便關閉了艙門,打開了反重力裝置。運輸機慢慢的懸浮起來,原本折疊在機艙上部的機翼輕輕地滑下,從正麵看起來,流線型的機頭,尖尖的撞角,與機身呈45度角向下的機翼,翹起的翼頂,以及分作兩岔的尾翼,讓運輸機活脫脫就是一隻展翅欲飛的燕子。於明瑞推動製動杆,運輸機以前傾15度的角度緩緩前進。

“塔台,3號進入發射艙”於明瑞呼叫道

“發射艙關閉,減壓中”遲建輝聽到外麵廣播喇叭和耳機同時響起。

不多會兒,於明瑞麵前控製板上一個綠燈亮起。

“減壓完畢,發射艙外艙開啟,發射前準備”耳機裏傳出塔台的聲音。

“3號收到,噴射器預熱中”

前方的外艙門徐徐打開,星光從不斷開啟的艙門泄漏進來,如流水一般。

於明瑞推動製動杆,運輸艦緩慢加速,緩緩駛出外艙門,投入了宇宙的懷抱。

“每次我駛出船艙,總是感覺如同落進了一個夢裏”於明瑞輕輕地說,似乎是在同遲建輝講話,又似乎是在夢囈。遲建輝自己其實也有相似的感覺,落進了一個夢裏,實在是一種最形象的表達。遲建輝出了一會兒神,轉頭看駱凡聖,他果然在睡覺。這個駱凡聖,隻要是坐運輸機,就必然會在後艙睡大覺,別人是感覺落進夢裏,他是真的落進夢裏了。遲建輝很有種去吵醒他的衝動,但是作為艦長,他還是要在士兵麵前保持威嚴的形象的。

運輸機無聲無息的運行著,遲建輝癡迷的注視著前方,他從小就喜歡看星星,所以在得知自己將在太空軍中服役的時候,簡直欣喜若狂,可是當他登上戰艦之後才發現,在這裏看到的星星,並不比在自家樓頂看到的星星多。

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太空戰,即2061年的美俄太空戰中,美國人不知是因為過分注重艦橋指揮作用而忽略了對其進行有效防護,還是受到本世紀初主流科幻劇的影響,艦橋位置過分突出,導致美國太空軍被艦橋後置的俄國太空軍打得落花流水,雖然最終美國憑借優良的經濟基礎和對世界主要能源國家的控製,再一次拖垮了俄國,並導致了俄國的分裂,但是從那時起,所有國家的太空軍,無不把艦橋牢牢安置在整個戰艦的中心部位。當然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印度人建立的濕婆戰艦,幹脆就是一個球型,即使被打得遍體鱗傷,也很難損其艦橋分毫,當然這種戰艦在太空戰中,就是活靶子,所以也沒有成為主流戰艦類型。

目前的主流戰艦,主要是美國的太空堡壘型戰艦(顧名思義,就是來源於將近百年前的電視劇太空堡壘),日本的輻射型戰艦和中國的流線反射型戰艦。各種戰艦各有所長,但是自從各國太空軍成型之後,並沒有真正進行過空戰,所以哪種設計更優良些,無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