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嘉康塔
引子
2007、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陳列著琳琅滿目世界聞名的藝術品,讓人目不暇接,駐足忘返。在博物館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櫥窗中,陳列著一尊由英國十九世紀著名雕塑大師聖.保羅斯雕塑的青銅像。
雕像是一個膚色幽黑的印第安姑娘,渾圓細長的眼睛溫柔敦厚,厚重微張著的嘴唇邊,流落出迷人而野性的笑靨……姑娘跨越了四百年的風雲,仿佛剛從茂盛花開的田野間回來,就著潺潺的溪水梳洗後,正在休息……
整座雕像構圖嚴謹,細節突兀,凸現了大師獨特的寫實風格,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不同區域的遊客。遊客們不約而同的都很驚奇:堂堂的大英博物館裏,何以來這麼一座土著人的雕像?一向心高氣傲以收藏高貴雅致藝苑珍品和傳世孤品,為館藏中心的英國紳士,居然能容下這麼一個普通的印第安少女?
他們低下頭去,這才看見雕像基座上的字:保嘉康塔。
保嘉康塔?略懂曆史的人們都知道,這是十七世紀時北美洲土著,也就是印第安人部落裏普通的婦女姓氏。一個十七世紀普通的土著印第安少女,怎麼可能在高朋滿座的大英博物館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自聖.保羅斯大師創造她,大英博物館開館以來,保嘉康塔就站在這兒,見慣人們的驚愕迷惑,見慣歲月的浮光掠影;她靜靜的站著,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任春花秋月,潮起潮落……
一、史密斯伯爵
一六0七年,煙波浩渺的西太平洋,一艘鼓滿風帆的英國船隻,正在吃力的航行。船的前甲板上,站著一位身體碩長手執單筒望遠鏡的青年。青年英俊瘦削的臉上,有一雙堅定的眼睛,身著質地優良的呢絨海軍服,佩帶長劍,一把單發火手槍別在腰間……他,就是率領這小小的英國船隊的船長,大不列顛首任海外殖民地總督--史密斯伯爵。
十七世紀初的英國,雖然還是一個封建的農業小國,但資本主義生產已有了較大的發展。在小農經濟逐漸衰退的全國性產業轉向中,毛紡工業逐漸成了全國性的主要產業。沒有誰命令或調動,毛紡業巨大的利益讓每個人,特別是農場主們飛速的拋棄了舊的生產形式,轉而追逐新的生產形式。
在全國各個城市和最小的村子裏,人人都熱火朝天的從事著毛紡呢絨製造。此外,冶煉、造船、玻璃、造紙等行業,得到了政府的默認,建造了許多手工場與小作坊,而得到了飛速的規模性發展。
不久,從這些手工場和小作坊中,一個新興的資產階層出現了,並飛速地成為了國家產業的主流。上帝的贈予、來自歐羅巴的幽靈--新興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開始隆重而熱烈地登上了曆史的大舞台。
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漸漸壯大起來。終於,壯大了的資產階級提出了要掌權的要求:資產階級要進一步發展,奪取更大的利潤和生存空間。但是,期圖亞特王朝的反動專製統治,到此時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於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便一次次同專製統治劇烈衝突,流血爭鬥。在曆史潮流的迅猛衝擊下,為了自身的利益,斯圖亞特王朝不得不做了一係列政策性的根本讓步;其讓步之一,就是同意資產階級擴大海外商業貿易,殖民海外的曆史要求。
新興資產階級為這一巨大的勝利而歡呼,他們奔走相告,組織隊伍,調兵遣將,掀起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殖民海外的熱潮。
最終,資產階級選定了一位堪當重任的代表,為大不列顛聯和王國的首任海外殖民地總督。這位總督,便是出身世襲貴族的史密斯伯爵(海軍上尉)。
伯爵從小受其舅父索倫涅公爵的影響和教育,是一個狂熱的願為理想而獻身的資產階級堅定份子。家族的不擇手段奪取財富的血統和性格,在伯爵體內燥熱的湧動著。他從小崇尚達.伽馬,歌倫布,麥哲倫,亞美利哥……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像他們一樣,建立航海探險的不朽偉業。
特別是當他讀了馬可.波羅關於東方遊記的書後,狂熱的心中,更強烈地燥動著對占有黃金、珠寶、香料、絲綢和各種奇珍異寶的渴求。
今天,這個願望就要實現,伯爵被興奮扼殺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站起來打開精美的鼻煙盒,拈起一縷索倫涅公爵舅父送來的金黃色的煙絲,往鼻孔一塞,一會兒便“嗬嗬嗬”的打出幾個噴嚏,感覺渾身上下舒服極了。
伯爵推開窗戶,開滿鮮花的花園裏,未婚妻米蘭黛坐在軟繩上,被女仆推著蕩秋千。她哈哈的笑著,開心極了。看見她,伯爵心中便湧起濃鬱的柔情蜜意:美麗的米蘭黛,是索倫涅公爵舅父的掌上明珠,倆人從小一塊玩耍,一塊長大;米蘭黛不僅美麗多情,而且天資聰慧,體貼如微,有著與自己一樣好冒險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