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中國曆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曆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誌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曆朝曆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曆史名人!諸葛亮當年揮毫而成、令人蕩氣回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麼感冒!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麵。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裏之外。
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其實,《三國誌》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著天壤之別,《三國誌》中的諸葛亮,更比較客觀真實些,比較接近曆史上的諸葛亮本人。一代才華出眾的傑出名相,這些史家評價,比較客觀公允,當之無愧。《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是被演義化了的經過藝術包裝處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諸葛亮就這樣在羅貫中的筆下,由凡人變成了神,變成了民間百姓樂於接受的神,成為了公認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
倘若撥開披在諸葛亮身上層層華麗的外衣與耀眼奪目的光彩,平心靜氣地審讀三國時代那段曆史,你就會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諸葛亮!做為謀士、師爺、軍師、丞相的諸葛亮,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國,戰功赫赫,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並非為百戰必勝的常勝軍師,戰略與戰術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擊節讚賞、每每稱道的那場空城計之戰,實際上是一場戰略上重大失誤、戰術上僥幸取勝的戰爭範例,倘若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相,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空城計之戰,是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則又是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之戰,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當數蜀國的徹底滅亡。劉禪的被俘、蜀國的滅亡,雖然是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應付有相當責任的!我們不禁思索詰問,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傑出的丞相兼軍師、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最終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劇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遠大恢宏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空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在頃刻間煙飛灰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劇!倘若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前是否曾預見到蜀國的滅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與蜀國的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