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美國篇1(1 / 3)

羅伯特·愛德華·李

人物簡介

羅伯特·愛德華·李(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國職業軍人,為南北戰爭期間聯盟國最出色的將軍。他最終以總司令的身份指揮聯盟國軍隊。李將軍維持著聯盟國代表象征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生平介紹

羅伯特·愛德華·李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為獨立戰爭英雄亨利·李與安·希爾·李的第四子。他在1825年入學美國軍事學院,並於1829年在46名同學中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不僅在校成績頂尖,他同時也是該校第一個(至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個)完美無缺的畢業生。李將軍其後曾駐防於喬治亞州考克斯珀島上的普拉斯基堡七個月。1831年,他轉調至維吉尼亞州的門羅堡擔任助理工程師。駐紮該地期間,他與馬莎·華盛頓的曾孫女瑪麗·安娜·倫道夫·蒄提斯·李結褵於其父母位於華盛頓特區對麵的住處,阿靈頓之屋。他們共有三子四女。1834年至1837年間,李在位於華盛頓的工兵總司令部擔任助手,且於1835年夏協助勘定俄亥俄州與密西根州之間的州界。1837年,他接獲生平第一個重要任命,擔任工兵中尉,監督聖路易斯港口以及密西西比河上遊與密蘇裏河的工程。其成果使他得升為上尉。1841年,他奉調至紐約港的漢彌爾頓堡,在當地負責構築碉堡。

戰爭經曆

李將軍於美墨戰爭期間(1846年–1848年)表現卓越超群。他當時在由韋拉克魯斯推進至墨西哥市的過程中,是溫菲爾德·史考特的主要助手之一。身為幕僚的他以個人偵搜促成了美軍多場勝仗。他找出了數條可用的攻擊路線,墨軍猶以為這些路線無法穿越而未加防守。

他於1847年四月的塞羅戈多戰役後升為少校。他曾參與的戰役有康崔拉斯、楚魯巴斯科之役以及夏布爾特佩克之役。他在此役中負傷。戰爭結束後擢升為中校。美墨戰爭之後,他駐防於巴爾的摩港的卡洛堡三年。其後於1852年成為西點軍校校長。在西點的三年中,他改善了校園內的建築與課程,並付出時間與官校生相處。其長子於其任內入學西點軍校,並在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855年,奉調至第二騎兵隊開赴德州前線,協助保護當地移民免受阿帕契與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的攻擊。那一陣子並不是李將軍感到稱心如意的日子。他不喜歡長期遠離家人,尤其是當他的妻子病重。李將軍隻能盡可能的經常回家探視。1859年,當約翰·布朗於維吉尼亞州的哈普斯渡口(今位於西維吉尼亞)發動突襲時,李將軍正好人在華盛頓。於是奉命逮捕布朗並重建秩序,他迅速達成任務並返回德州的駐地。當德州於1861年脫離聯邦時,李奉召至華盛頓待命。

1861年4月18日,在戰爭前夕,經由馬裏蘭州共和黨人弗朗西斯·布萊爾在其子蒙哥馬利布萊爾-林肯的郵政局長-位於華盛頓的住處調解下,林肯總統透過國防部長賽蒙·卡美容提議由李指揮聯邦軍。李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並曾於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擊為“完全是一場革命”,背叛開國先烈。然而他因效忠於出生地,維吉尼亞,而加入聯盟國。戰爭爆發時李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後成為聯盟國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李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他僅願佩戴聯盟國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升為聯盟國將軍。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聯盟國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後,他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在約瑟夫·強森將軍在1862年6月1日於七鬆之役負傷後,李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獲得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即發動了一連串的攻勢。在七日戰役中,他麵對由喬治·麥克萊倫率領,威脅首都裏奇蒙的聯邦軍。聯盟國部隊因李將軍的攻擊行動而傷亡慘重,並因李將軍部下執行戰術時的無能而受損,但他的積極行動挫敗了麥克連能。在麥克連能撤退後,李將軍在第二次牛 奔戰役中擊敗另一支聯邦軍隊。他後來入侵馬裏蘭,企圖重新補給軍需,並盡可能的影響北方不利於戰爭結束的選舉結果。麥克連能因截獲一份南軍所遺落的軍令而得知李將軍的計劃,並在南軍得以集結之前增援優勢兵力至安提耶坦。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將軍抵擋住了北軍的攻擊,但不得不撤回維吉尼亞。

因對麥克連能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安伯洛斯·本賽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 本賽下令渡過拉帕罕諾克溪發動弗雷德裏克斯堡戰役。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托馬斯·傑克森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為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聯盟國而言,此戰為以寡擊眾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沉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為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歎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史都華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麵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衝鋒導致慘重的傷亡。一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後,李將軍於1863年8月8日向聯盟國的戴維斯總統書麵請辭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聯邦軍總司令尤裏西斯·格蘭特企圖摧毀李將軍的部隊並進占裏奇蒙。李將軍率其部隊抵擋住其兩項企圖的進展,但格蘭特以其優勢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東南方持續推進。連串戰役發生於歐華連、史波特斯凡尼亞法院、冷港。格蘭特最終令其部隊暗渡詹姆士河而騙過李將軍。在抵擋聯邦軍進占彼德斯堡-裏奇蒙鐵路補給在線的心髒地帶-的企圖後,李將軍的部隊在彼德斯堡被圍,並竭力掘壕自衛。他企圖打破僵局,派遣具伯·爾利經審南多亞溪穀襲擊華盛頓,但爾利敗於菲利普·舍利丹的優勢軍力之下。 彼德斯堡之圍自1864年持續至1865年6月。

1865年1月31日,李將軍升任為聯盟國武裝力量總司令。1865年初,他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聯盟國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聯盟國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在聯盟國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於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李將軍放棄防守裏奇蒙,並企圖與約瑟夫·強森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為聯邦軍所圍困,於1865年4月9日於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投降。若幹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分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遊擊戰,為李將軍所拒。

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曾官方申請戰後特赦,但未曾獲準。申請書送出後上呈至國務卿威廉·西華德的桌上,他以為是旁人將事情完成後呈送的副本而將之歸檔,數十年後方於其抽屜中再度發現。李將軍將不獲響應當成政府對其保留法律追訴權。李將軍申請特赦立下範例,鼓勵許多前美利堅聯盟國部隊官兵接受再度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公民。1975年,在一名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職員發現李將軍宣誓效忠的誓詞後,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對他發布特赦,並由美國國會回複其公民權。

李將軍夫婦戰時居住於妻子的娘家,寇提斯李大宅,遭聯邦軍沒收,成為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他去世後,法院裁定該處房產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州政府提議收購其全部土地而獲同意。

他自1865年10月2日起於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全麵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隻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它若幹獨斷維持榮譽體係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長專注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製度。自1795年約翰·查維斯入學以後,華盛頓學院,或說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長感覺不適,無法清楚的說話。醫生們趕到後,僅能協助讓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轉。幾乎可以確定李校長是得了中風。這場中風損壞了腦前葉,使他言語失能,無法咳嗽。他經由人工喂食以維持體力,但轉而罹患肺炎。因為無法咳嗽,李校長死於並發症肺炎。他在中風後兩周,1870年10月12日,逝世於勒星頓,葬於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威廉·特庫賽·謝爾曼

人物簡介

威廉·特庫賽·謝爾曼(1820年—1891年),美國南北戰爭中的聯邦軍將領,以火燒亞特蘭大和著名的“向海洋進軍”而聞名於世。

生平介紹

1862年7月,謝爾曼被任命為孟菲斯軍官區總司令,負責對南軍的堅固據點威克斯堡發動進攻。由於兵力不足,攻擊並不成功,戰局陷入僵持。之後,格蘭特的大部隊投入進攻。由於久攻不下和傷亡慘重,惱羞成怒的聯邦軍開始遷怒於城內的平民。格蘭特下令摧毀威克斯堡的一切目標,數百門重炮對城內的軍事設施和民宅進行連續數月的猛烈炮擊,把威克斯堡的所有建築炸成了粉末,無數無辜的平民被炸得粉身碎骨。1863年7月,聯邦軍攻下了威克斯堡這個戰略位置極為關鍵的城市。由於長達一年的圍困造成的饑餓和屠殺性的炮擊,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平民死亡。

戰爭經曆

1864年秋,謝爾曼被任命為西部方麵軍最高司令官的謝爾曼少將,率領10萬聯邦軍和254門火炮,擊敗南軍蔣斯頓將軍胡德將軍,攻入喬治亞州,並於9月1日進占了沒有作任何抵抗的南方重鎮亞特蘭大市。謝爾曼在占領後對當地居民下達了公告,要求所有民兵放下武器,所有市民離開市區。之後,就命令北軍在11月離開前縱火燒毀整個城市。成千上萬名老人和婦女為阻止聯邦軍火燒亞特蘭大,堅決拒絕離開,他們以為隻要他們還在城市裏,聯邦軍為了顧及他們的性命,就不敢放火。但他們太天真了!當聯邦軍官兵準備縱火時,老人和婦女們跪在地上,死死抱住聯邦軍士兵的大腿,放聲大哭,聲嘶力竭哀求士兵們看在上帝的分上,饒恕他們的城市和家園。但士兵們一腳踢開他們,同時在城市的各條街道縱火。

大火迅速蔓延全城,聯邦軍士兵自己安全及時地撤出了城市,根本不理會那些老人和婦女。可憐那成千上萬的老人和婦女,在鋪天蓋地而來的大火前絕望地掙紮和慘叫,相互踐踏,沒有一人逃出火海。聯邦軍同時嚴厲警告撤出城外的亞特蘭大居民,任何人如果試圖救火,一律格殺。大火足足延燒了半個月之久。夜晚,翻騰的烈火竄起一百多米高,把整個天空燒得如同白晝,在距離亞特蘭大20英裏之外都能看到被烈火燒紅的天空。白天,從整個城市翻滾而上的巨大濃煙遮天蔽日,使得亞特蘭大周圍200平方英裏內如同黑夜。

曾經是南方最繁榮最美麗的城市亞特拉大在這次浩劫後蕩然無存,全部化為廢墟,隻剩下了一條街幸存下來。這條街如今成為了亞特蘭大的一個曆史象征,被叫做地下街。整條街的的確確是在地下,要坐電梯下降才能到。換句話說,如今的整個亞特蘭大都是在原來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舊的市區被完全地摧毀,埋於了地下。

在謝爾曼看來,對南方普通人民的打擊必須和對武裝部隊的打擊一樣徹底。從亞特蘭大開始,盡管謝爾曼將軍領導的北軍一直處於相當順利的形勢,但是為了徹底地嚇住南方,他命令部隊將遇到的民房一路燒下去,同時殺死所有遇到的一切牲畜和反抗的人。1864年11月,謝爾曼大軍離開亞特蘭大,開始對南方進行長達一年的滅絕人性的大掃蕩。

謝爾曼的部隊以60英裏的正麵徑直向海 邊的薩瓦納推進。幾乎把經過的地方碾平如同壓路機一般,所有樹在地上的東西都被完全地摧毀。他的大軍一邊一路推進,一邊徹底摧毀所到之處的一切物資設施,搶劫平民的糧食和財產,殺死反抗的平民,焚毀農田,炸毀村莊,用石灰封堵水井,搗毀鐵路,搶劫和驅逐了一個又一個城鎮居民,燒毀一座又一座城鎮。謝爾曼的部隊還沒有來到,十幾英裏之外就可以看見蔓延而來的衝天火光,而當謝爾曼的部隊離開的時候,地麵上隻剩下了燒焦的泥土和孤零零的幾個正冒著煙的樹杆。

在1864年12月23日,謝爾曼占領了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薩瓦納,並發電報給總統林肯說這是給他聖誕禮物。之後,將城市付之一炬,片瓦不留。1865年初,謝爾曼大軍攻入南卡羅來納州的首府哥侖比亞,縱火燒毀了整個城市的全部民居和公共設施,隻有南卡大學和行政機關的建築得以保留。有多少平民葬身火海已無從統計。之後,謝爾曼將軍的部隊又一路向北燒將上去,一直燒到南卡羅來納的查爾斯頓。查爾斯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謝爾曼用數百門重炮對查爾斯頓進行屠殺性的炮擊,數以萬計的平民死於炮火。待到謝爾曼將軍攻下查爾斯頓,已經一片斷壁殘垣。就這樣一座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謝爾曼大軍也不放過,照例點了一把大火。在查爾斯頓的郊外,至今還留下一堆堆被北軍焚燒後的黑瓦礫的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