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意大利篇3(1 / 3)

加裏波第充分利用了勝利的影響,大舉向前推進,沿途派出騎兵四出偵察,一度兵臨布雷夏城,民間謠傳他手下有20000雄兵,正欲攻取奧軍位於羅納托的總指揮部,奧軍一時部署大亂。在正麵戰場,法撒聯軍也在馬真塔和索爾費裏諾血戰取勝,這激起了意大利全國的愛國熱情,各地先後發生起義。然而,拿破侖三世出兵幫助撒丁,並不是為了意大利統一,因此,當他看到意大利革命局勢很難控製時,便背著撒丁王國與奧地利簽訂了“維拉弗蘭卡”協定,規定奧將倫巴底割讓給法國,再由法國轉讓給撒丁,但奧仍可保有威尼斯。撒丁不得不接受該協定,第二次獨立戰爭就此結束。

盡管戰爭半途而廢,但撒丁王國畢竟收回了倫巴底,意大利統一的關鍵一步已經邁出。1860年4月,意大利最頑固的封建堡壘—兩西西裏王國也出現了革命的征兆,使統一運動再現高潮。加裏波第決定組織誌願軍去支援當地人民,徹底摧毀封建統治,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千人軍”。

形勢發展很快,隨著王國軍隊撤出西西裏,加裏波第開始籌劃進軍那不勒斯,徹底推翻弗朗切斯科二世的統治。8月18日夜,加裏波第率3600人在意大利薩爾沃港登陸,乘夜分兵襲占敵軍把守嚴密的勒佐要塞,俘守將加洛蒂。駐防卡拉布裏亞的巴蒂斯塔·維亞爾將軍急命梅倫德斯和布裏甘迪兩位將軍分率1200人和2500人前往抵抗,但兩位將軍膽小如鼠,萎縮不前,反而被加裏波第分割包圍。維亞爾自己坐擁重兵卻不敢支援,反而帶一連親兵逃回了那不勒斯。加裏波第以大無畏的勇氣,隻身到敵軍大營招降,敵軍官兵群起響應,殺死了拒不投降的布裏甘迪將軍。

在不到12天的時間裏,加裏波第就占領了兩西西裏王國的大片國土,王國軍隊大多不戰而降,勝利震驚了歐洲。9月5日,弗朗切斯科二世和王後被迫離開那不勒斯,乘船前往加埃塔,同時命令僅剩的主力沿沃爾圖諾河布防,進行最後頑抗。最初,加裏波第以為敵軍士氣渙散,已不堪一擊。然而他抵達沃爾圖諾河後才發現,敵人擁有雄厚兵力,而且這支軍隊清除了無用的廢物後,剩下都是忠於國王的精銳。9月21日,王國軍隊趁加裏波第離開前線時發動偷襲,奪回戰略要地卡亞佐,斃傷誌願軍250多人,士氣大振。弗朗切斯科二世命令趁勢一鼓作氣奪回那不勒斯。

9月30日午夜剛過,王國軍隊迎著大霧從卡普亞城出擊了。在主攻方向聖馬利亞和聖安傑羅,投入了20000兵力,包括3200名騎兵和56門大炮。另以瑞士上校馮·米蓋勒率8000人進攻右翼的篷蒂穀地。由於敵軍擁有幾倍的數量優勢,聖安傑羅十分吃緊。敵軍在防線上打開了好幾處缺口,加裏波第利用鐵路把傷員運走,及時調來生力軍。他親率斯潘加羅旅實施反擊,並命預備隊3000人冒著敵人機槍火力乘火車快速機動,向敵人側後迂回,米拉諾旅和兩個匈牙利騎兵大隊也加入戰鬥。經10小時激戰後,敵軍筋疲力盡,裏維拉和塔巴基兩路縱隊同時敗退,狼狽撤回了卡普亞要塞。

沃爾圖諾河大戰後,弗朗切斯科二世保住王位的最後希望也化為泡影。11月7日,撒丁國王維托裏奧·埃曼努埃萊在加裏波第陪同下進入了那不勒斯。為籠絡加裏波第,國王任命他的兒子裏喬蒂為禦前副官,送給加裏波第別墅一座、汽艇一艘。但加裏波第說得好:我奮戰南方,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也不是為了謀取私利。1861年3月14日,維托裏奧·埃曼努埃萊正式加冕為意大利國王。

當時,加裏波第積極籌劃向羅馬和教皇國進軍,但他的愛國熱情與政府格格不入,雙方矛盾激化。加裏波第排除萬難,再次組織誌願軍準備攻克羅馬,以致法皇拿破侖三世不惜以戰爭相威脅。意政府屈從外來壓力,準備武力解決加裏波第。8月28日,加裏波第在勒佐附近高地宿營時,被撒丁軍隊突然包圍。加裏波第無意同室操戈,他隻身來到陣地前揮動帽子高喊:“不要開槍,意大利團結萬歲!”紀律嚴明的誌願軍一槍未發,可撒丁軍隊卻槍炮齊施,一個流彈打中加裏波第的足踝,他本人隨即被俘。

意大利政府俘虜加裏波第後,由於無法對其進行審判,隻好於10月5日宣布特赦。隨後,加裏波第漫遊意大利各地,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意大利王國成立後,一直企圖奪取威尼斯。1866年4月,普魯士和奧地利為爭奪德意誌領導權而發生尖銳矛盾,這給了意大利一個機會。1866年6月普奧戰爭爆發,意大利乘機對奧宣戰,第三次獨立戰爭爆發。6月24日,奧意兩軍在庫斯托紮進行大規模會戰,意軍由於指揮不善而失利,被迫撤至明喬河。由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壓力,意大利政府強令加裏波第撤出了南蒂羅爾。奧意戰爭以失敗結束後,加裏波第仍然為解放羅馬奔走。1866年10月,他率領新組建的誌願軍打敗一支教皇部隊,攻占蒙特羅頓多要塞。法皇拿破侖三世再派近萬法軍在契維塔韋基亞登陸,於10月26日進駐羅馬。11月3日,加裏波第率誌願軍4000人進至門塔納時,遭法軍3500人和教皇軍3000人阻擊。由於法軍裝備新式的夏斯波步槍,加裏波第所部遭重創,進軍羅馬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