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落花(1 / 2)

周末看了央視呈貢新區萬溪衝梨花盛開的新聞,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趕去賞花。不止一次看過黑龍潭臘梅、金殿山茶、郊野公園的桃花、圓通櫻花、翠湖夏荷、大觀秋菊,豔麗繽紛自是不必說,但總覺格局、氣勢不夠,希望一睹萬溪衝萬畝梨園萬株梨花盛開的美景。坐公交輾轉兩個多小時終於來到梨園,下車一看,除了少數花期晚的,大片梨花已開始凋謝,不免有些掃興。自駕的遊客大都掉轉車頭打道回府,我因為要等個把小時後的下一班公交,隻能無賴的走進梨園消磨時間。既來之則安之,錯過盛開的梨花,幹脆就賞賞落花、殘春吧!我默念著調整心緒,留意眼前的落英繽紛。

春分前的梨園,花與葉、果正在進行晚春儀式的交接、輪替,嫩黃的芽苞、葉片從花底長出,托住稀疏的白花;五瓣花朵,有的已凋謝落盡,有的還殘留兩三片、一兩片,花托冒出了米粒大小的嫩綠幼果,花蕊似一根根頂著小圓球的接收天線。盛開是純淨素潔之美,眼前的梨園卻是多姿多彩之美、孕育之美,“梨花帶葉獨送春”別有韻味。春風吹來,梨枝搖動,落英繽紛,遊人仿佛沐浴在花雨中,一片片白色花瓣像無數淩空起舞的素衣舞女,漫步梨園,落花撲麵沾衣,感覺被白妝素袖簇擁著,飄飄然何似在人間?情不自禁的與落花共舞。盛開是靜態之美,而零落則是靈動、自由、繽紛之美。花落荒蕪的泥地、粗糲的土路,點綴、妝扮成美麗的花毯、花路,呈現的又是具有強烈視角衝擊的大俗大美。盛開隻是梨樹枝頭的綻放、各美其美,而凋謝則是美美與共。

花開總有花謝時,欣賞落花,發現的是另一片廣闊的美的領域。滿月如盤如輪,月華如銀如水,哪是圓滿豐盈浩闊皎潔之美。“楊柳岸曉風殘月”,殘月如梳如鐮如勾,哪是纖柔嬴弱清冷深邃幽遠朦朧之美。朝陽如火霞光萬道,哪是噴薄燦爛輝耀明豔熱烈上升希望之美。殘陽如血,落日熔金,哪是斑斕蒼茫壯麗溫馨恬靜厚重沉穩之美。“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大雪積雪之美。雪凝山茶紅妝素裹、“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殘雪疏籬當畫圖”、“梅花落處疑殘雪”、“疏籬帶殘雪”……這是殘雪之美。“田田的葉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宛如“一道凝碧的波痕”、“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夏荷、綠荷之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憑闌自愛秋容淡,閑數殘荷幾朵花”、“一葉殘荷高舉,是為了拾取抖落的星星”……這是殘荷之美。“殘菊零落滿地金”、“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是殘菊之美。“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這是殘梅之美。“綠肥紅瘦”是殘敗海棠之美,“殘柳如煙”是殘柳之美……

欣賞落花、不舍殘春,蘊含著許多哲理。記得在老家每年過年,年夜飯剩下的湯、菜,父親總會收攏在一起做成雜鍋菜、十錦湯,裏麵有海帶、香菌、豆棒、油炸豆腐條、竹筍、排骨、肚條、肉圓子等等,年幼無知的我們兄弟,開始還撇著嘴:殘羹剩菜有什麼吃頭!等到品嚐後才知道是味道香濃的美味。少年浮躁,下棋一看隻剩單炮獨馬、殘兵孤王就投子認輸,有了一些閱曆才曉得善走殘棋才是棋壇高手。看NBA,開始隻會欣賞兵強馬壯的強強鏖戰,後來才知道善打殘陣的才能締造輝煌、創造奇跡。經營婚姻家庭,也得有“欣賞落花、不舍殘春”的理念,有了變故不輕言放棄,不隨便離了舊愛覓新歡、重起爐灶另搭台,破鏡重圓、離散重聚也是美滿的結局。人生,有的順風順水活出來的卻是平庸,遇點挫折反倒能激起浪花的精彩。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司馬宮刑修撰史記,這都是不棄殘軀、殘疾而有為的典範。中共的輝煌、開國領袖們的偉大,說到底是一次次收拾殘局奠定的基礎。南昌義軍兵敗,朱德在天心宇喊出“要革命的跟我走”、“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聚攏殘兵,保留了火種,不是南昌起義核心領導成員的朱德,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井岡山鬥爭處於艱難困苦的時期,麵對紅軍中“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毛主席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羅霄走出去的老井岡後來成了革命的棟梁。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後,革命再次進入低潮,中央蘇區出現大麵積的動搖和叛變,李德勝、楊世珠、宋清泉、陳洪時、曾洪易、向湘林、彭祜、倪寶樹等眾多黨和紅軍的高級領導相繼叛變,甚至曾經與朱、毛齊名的龔楚也反水倒戈。受傷留下來堅持根據地鬥爭的陳毅不畏艱險,不棄殘局,堅持鬥爭,最終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