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丘縣的師爺鍾騰遜剛從鄉下回來。一進衙門口,就看見大堂上跪著十幾個毛頭小子,縣太爺正在大堂上吹胡子瞪眼呢。
鍾騰遜一看就明白了:這十幾個毛頭小子是一夥小偷,平日裏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愁死父母、難死知縣。抓住以後動刑吧,他們太小,可不動刑呢,他們又不改。所以縣太爺每次隻能嚇唬嚇唬他們,現在這些孩子連嚇唬也不怕了。
鍾騰遜走到縣太爺身邊,附在他耳朵邊說了幾句話,縣太爺聽了,疑惑地問:“這樣行嗎?”
鍾騰遜點了點頭,說:“老爺,現在也隻有這辦法了,您就讓我試試吧。”
縣太爺點頭答應了,他吩咐幾個衙役,押著這些孩子,跟鍾師爺到鄉下莊園裏種菜去。
原來,鍾師爺在鄉下有一座菜園,由於無人打理,快要荒蕪了。眼下正是農忙時節,鍾師爺雇不著幫工,正發愁呢,看到這些孩子,他一下就有了主意。
鍾師爺把這些孩子帶到了菜園,吩咐管家分給每個孩子一個菜畦,然後他告訴孩子們:菜種自己選,時令自己安排,誰種的菜能賣夠一兩銀子,就把誰放出去。衙役們就在四周守著,誰要是逃跑,板子伺候!你還別說,這招真靈,這些孩子紛紛拿起工具,開始翻地撒種了。
縣太爺不放心這些孩子,幾天以後,他來菜園視察。一看,還真不錯,一個個菜畦方方正正,裏麵長出了各種各樣的芽尖。孩子們正在畦邊,澆水的澆水,捉蟲的捉蟲呢!
鍾師爺告訴縣太爺:這個辦法雖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現在看來還真是個妙計。孩子們通過種菜,不但鍛煉了身體,學會了勞作,還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說不定能徹底改掉小偷小摸的壞毛病呢。
一提小偷小摸,縣太爺又皺起了眉頭:“鍾師爺,等這些菜長熟了、能摘了,他們會不會互相偷呢?”
鍾師爺一臉神秘地說:“老爺,這點兒我已經想到了,我告訴他們了,他們可以互相偷。”
縣太爺愣了:“讓他們互相偷?這不還是做賊嗎?”
鍾師爺告訴縣太爺:讓他們互相偷,這是這個計謀裏最精彩的環節。你想:孩子們見到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被偷了,他們心裏會多難過?他們肯定會痛恨偷菜的人,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偷東西是可恥的了。隻有內心產生了羞恥感,他們才能懸崖勒馬啊!
過了一個月,鍾師爺興衝衝地跑到縣衙報喜:現在菜地裏的菜已經有熟的了,有的孩子開始偷別人的菜,有的孩子為了能最先偷到菜,不惜黑更半夜起床,還有的主動要求鍾師爺教他們讀書認字,好做出偷菜的計劃。這樣一來,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們,有的居然也愛讀書了!更有意思的是:因為菜地有限,根本不夠偷的。有幾個孩子主動舉報,說他們還有同夥在外麵逍遙,懇請縣太爺把同夥們抓進去。說完,鍾師爺遞給縣太爺一份名單,縣太爺打開一看,嗬!裏麵人名、住址、偷竊的時間、地點和偷竊財物,都寫得一清二楚。縣太爺大喜過望,馬上吩咐衙役照單抓人,全部送到鍾師爺的菜園去種菜。
過了些日子,縣太爺又到鍾師爺的菜園去視察,這次縣太爺可開了眼了——隻見每個菜畦邊上,都站著一個孩子,他們的臉蛋和肩膀曬黑了,汗水都滴到腳麵上了,可他們還是站在那裏,眼睛死死盯著自己的菜地。原來,為了防止自己的菜被別人偷去,孩子們吃住在菜畦邊,最近這些日子,菜園裏沒發生過一次偷菜事件。從這一點兒看,孩子們都改好了。
縣太爺看到孩子們這麼辛苦,有些心疼,他告訴鍾師爺,既然孩子們都改好了,那就放他們回去吧。鍾師爺點頭答應了。
孩子們放回來沒幾天,整個邱丘縣就亂套了。不是這家丟了金銀,就是那家沒了耕牛,連縣太爺夫人上街買菜都被人掏了腰包。
縣太爺這下可火了,馬上命人捉拿盜賊。衙役們費了好大勁,才抓住幾個,押上大堂一看,縣太爺和鍾師爺全愣了——這不是才從菜園裏放出去的那些人嗎?
鍾師爺揪住一個小孩的脖領,氣急敗壞地問:“你不是不偷了嗎?怎麼才放出來就又犯了?”
那個小孩搖了搖頭:“大人,在菜園裏我是不偷了,那是因為大家夥兒眼珠都瞪得跟鈴鐺似的,偷不了啊!現在放出來了,這手都憋癢了,我們能不偷嗎?再說,經過在您菜園裏這麼一折騰,我們現在走在大街上,看什麼都像菜畦裏的菜,都想趕緊偷到自己手裏來。”
鍾師爺被噎得啞口無言。縣太爺走過來,歎了口氣,對鍾師爺說:“我現在明白了,你讓孩子們學習種菜、體味勞作之苦是對的,可後麵就是敗筆了。孩子心甘情願地種菜,可收入都歸了你鍾師爺。
還有,你故意鼓勵孩子們偷菜,更是荒唐了。要知道:偷金銀財寶是偷,偷菜也是偷啊!說不定這偷金銀財寶,就是打偷菜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