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武克超肯定地說,“還記得在剛成立突擊隊時我經常對你們講,控製人的行為是內在自我‘精神體’,人的內在自我‘精神體’不但控製我們外在自我的行為,還指揮整個人身體內所有器官、係統的運行。內在自我隻接受我們思想的指令,按照我們思想所發出的信號,來指揮我們肉體所有內部器官的運行與外在自我的行為。”武克超說到這裏停了一下,然後問兩人,“你們說世界上的這些富有的人,他們最大的資產是什麼?”
“哈哈……當然是他們的金錢和財富了。”馬濤笑著說。
“錯了,富人最大的資產是他的思想。思想是連接內在自我與外在自我的橋梁,我們思想中的信息有兩種:一是情感方麵的信息,二是行為方麵的信息。無論我們的思想中有什麼樣的念頭,內在自我都會立刻指揮外在‘生命體’營造出相應的感覺,采取一致的行為。對待金錢問題也是如此,無論你的思想中認為賺錢難,還是容易;你是窮人還是富人;金錢是好還是壞;你的未來是有錢還是沒有錢。內在自我都會接受這樣的信息,並為你創造出相應的結果。所以說對待金錢的態度或者說看法,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錢。”
“那賺錢的目的是決定能否賺到錢的第二因素又怎麼講?”唐劍鋒接著問。
“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都在賺錢,但是每個人賺錢的目的卻不盡相同,大多數人賺錢是為了養家湖口,是為了生存;有的人賺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都是在賺錢,一個是為了生存,一個是為了實現日標,兩種不同的賺錢目的,決定了不同的結果。”武克超說到這裏,問兩人,“你們想到過自己為什麼要賺錢嗎?”
唐劍鋒和馬濤都搖搖頭,“還真沒有仔細考慮過這件事,隻想幹好工作多掙錢,其他的還真沒好好想過。”
“人的所有行為隻有一個目的,不是尋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情感是內在自我‘精神體’對外在行為和事物的反應。金錢本來是中性的,沒有好與壞之分,金錢就是金錢,但是在我們人類社會裏,給金錢加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讓金錢變成了情感之物。錢少時,會使人感到焦躁不安,恐懼,內心無力。錢多時又會令人興奮,任意,貪婪。有人把金錢比喻為毒品,正是來源於此。當一個人的內心把錢變成了情感之物後,他就會被錢控製。”
“的確如此,我們在很多時候是被錢控製的,很少有人能夠逃脫出這一點。”唐劍鋒深有感觸地說。
“金錢的情感性在人們炒股時表現得最為突出。當股市處於牛市,人們就興奮不已,露出貪婪之性;股市處於熊市,人們又變得恐懼、擔心、後悔,甚至痛苦不堪。理智在股市中蕩然無存。我曾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股市的操盤高手,在為別人工作時非常能賺錢,後來他用自己的錢買賣股票,卻賠得很慘。這是為什麼?因為當他為別人工作時,金錢僅僅是一種工具,炒股是他的一種手段。當他把股市賺錢作為生存方式時,金錢就成為了情感之物。如果炒股隻是實現目標的一種手段,那你就具有理性,就能賺錢;如果把炒股作為生存的方式,關係你的生活時,你就會失去理智,情感就會控製著你的行為,這就是在股市中為什麼有人賺錢,有人賠錢的原因。所以決定金錢是否具有情感性在於賺錢的目的。”
“到底如何改變金錢的情感性?或者說用什麼具體的方法,大哥能說得詳細點嗎?”馬濤追著問。
武克超笑著說:“目標,目標是改變金錢的情感作用的唯一方法,一旦製訂了明確的目標,金錢就改變了作用,由生存條件轉化成為實現目標的工具,金錢就不再能控製人的行為。確立你的人生目標,當你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後,你的思想,行為所有的一切都會圍繞著這個目標來進行,金錢就僅僅是你實現目標的工具,與你手裏拿著的這些望遠鏡、照相機沒有任何區別。”
“克超,每次跟你交談都受益匪淺,你從哪裏學到的這些東西?”唐劍鋒好奇地問。
“哈哈……世界上還沒有一所學校講授這樣的東西,這些都是我沒有事情的時候瞎想出來的,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這些理論都是經過了我親身實踐了,我們剛到金三角的時候身上隻剩下幾千塊錢,十年後我們擁有的資產已經超過了兩億美元,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武克超高興而又自豪地說。
“我相信你講的東西,比如說我,克超你能告訴我如何做才能像你一樣成為億萬富豪嗎?”唐劍鋒笑著問武克超。
“哈哈……當然可以,隻要是自己願意,任何人都能做到,像你這麼聰明的人要成為富豪非常容易,不過這個話題要講明白涉及的內容太多,三兩句說不完,等抓住黃天程後我們坐下來好好地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