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仍然按他的計劃調兵遣將,不時的犒賞三軍,安慶緒的人馬還沒有到,平盧的人馬比安慶緒的人馬來得早已經進了範陽。而安祿山養的一千多名身強力壯的“嘎落啊”(突厥語壯士的意思)更是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安祿山知道已經萬事俱備,唯有他的五毒消魂掌還有半個月才能練成。可是,朝中的楊國忠可不給他們機會,因為楊國忠要早點應證他在皇上麵前說的話“安祿山必反”,當安慶緒的探馬飛報安祿山道,安祿山的幾名門客被楊國忠殺害包括門客李超在內。安祿山得知這個消息火冒三丈。
自古以來權臣、名士都有養門客的習慣,最有名的莫過於呂不韋門客三千,而編著千古絕唱《呂氏春秋》。門客,一般都是奇人異士或者是才子、高人。所以在古代能做為門客被權臣、名士受用的,在當時社會上都有一定影響。那為什麼權臣、名士要養那麼多的門客呢?其實無非兩種原因:一種是為自己的臉上貼金,因為門客們的社會影響可以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種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養門客,成立智囊團來應付複雜的局勢;很明顯安祿山養門客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第二種。像高尚、嚴莊就是安祿山門客中的頂尖人物。所以安祿山對楊國忠殺他的門客如此氣恨,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何況是他安祿山的門客。
原本安祿山縱有反心,他也沒想過急於出兵,因為他畢竟受了玄宗皇帝的無上恩寵,所以他原計劃如果起兵也要等到唐玄宗死後再考慮,可是楊國忠一步步緊,把安祿山氣得怒發衝冠。三天後,安慶緒的人馬也到了範陽。安祿山暗喜,盡管安祿山受了楊國忠一次次的窩囊氣,幾乎使安祿山快要火山爆發了。但是,安祿山也沒有那麼簡單按楊國忠的意思就犯,他還是忍了。因為起兵需要理由;練五毒消魂掌還需要時間,盡管安祿山和謀士們甚至把進攻方案都擬好了。
機會終於來了,這天,有位到京城奏事的大臣從京城回來,被嚴莊知道了這個消息便把他帶到帳中關了起來,然後報告安祿山道:“安大帥,此次我們可以出兵了。”
“嚴參軍,此話怎講?”
“我們範陽城有一位官員進京奏事回來了。”
“嚴參軍這與起兵有關係嗎?”坐在一旁的安慶緒笑道。
“是啊!這與起兵相幹嗎?”安祿山也問道。
“大帥,少帥這可與起兵關係大著。”
嚴莊說著走到安祿山耳邊,把他的想法一一向安祿山細說,安祿山聽後拍案叫好。於是安祿山便把安慶緒、軋葷雨、高尚、嚴莊等親信召來,由嚴莊把起兵的出兵計劃向大家一一說明,而後,大家都拍手讚同。
第二天,安祿山再次召集了眾將、謀士說聖上已經下了詔書,命令眾將士殺進京城,鏟除楊國忠,以保聖安。而且那名京城剛到範陽的奏事官當眾宣讀了詔書。眾將、謀士聽到聖上的旨意要鏟除楊國忠,大家都熱血沸騰,因為當今朝中誰不知道楊國忠專橫跋扈,氣焰囂張。於是安祿山的帥帳中士氣高漲。眾將、謀士都握緊了拳頭高聲叫喊道:“誅楊賊,清君側!”
“誅楊賊,清君側!”
於是就在當天一麵“誅楊賊,清君側。”旗幟在安祿山的帥帳中豎了起來,其實眾人那知道這一切都是按嚴莊的主意,草擬假詔,起兵叛亂。這時是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十一月。
安祿山起兵旗號打的是“誅楊賊,清君側。”實際就是叛軍。中原承平日久,各州、府沒有備戰的思想準備,所以安祿山的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而且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可以說無惡不作。各州、縣的告急文書紛紛飛向朝廷,楊國忠得知此事笑了,因為他的預言很“準確”。然而叛軍無人能擋,安祿山便計劃先拿下東都洛陽,站穩根基後再圖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