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得皇上旨意開始網羅天下群雄為朝廷效力。因為目前肅宗要除永王,僅憑軍中力量難以取勝,唯有借江湖群雄之力鏟除永王。如果得到江湖俠士的支持百姓也就舉手讚成,到時候永王自然不攻自敗。但是,要得到江湖豪傑的支持,必先通過少林,有道是天下功夫出少林。再者,少林寺在太宗時,十三棍僧曾救過時為秦王的太宗,而且助太宗平了王世充之亂。太宗皇帝有感少林寺曾經護駕、平亂有功,乃重賞十三棍僧,甚至允許眾僧可食酒肉。並且允許少林寺養僧兵五百之眾,因此嵩山少林寺在江湖中的地位無那個幫派能及。所以高適首先想到的便是嵩山少林寺,高適主意已定便收拾好行囊,帶了一個隨從親自上嵩山少林寺。
嵩山位於河南境內。山勢陡峭、古木參天、環境幽靜為佛教聖地。高適帶著隨從快馬加鞭不幾日便上了嵩山。高適向看門的小和尚說明來意,小和尚便領高適去見方丈慧德大師,慧徳大師鶴發童顏,可見其佛法修為之高深。
慧徳大師見小和尚領著高適走來,他眉頭緊鎖,慧徳大師知道高將軍親自到嵩山來,一定是有要事,否則,高將軍怎麼會親自到嵩山來呢?慧徳大師雖然心有所慮,但是朝中來人那敢怠慢,於是起身迎接高適,高適見方丈親自相迎,微笑道:“高某人此次乃專程來拜訪慧徳方丈,怎勞方丈親自出迎,高某實在是不敢當呐!”
“那裏!那裏!高將軍長年沙場征戰,為大唐建功立業老衲實在是敬佩之至。”慧徳大師道。
“不提也罷,如今之勢,朝中內憂外患也非高某力所能及呀!”
“說的也是,不過朝中有高將軍等一批忠臣義士盡忠效力,相信不久定會撥雲見日。”
“我等愧不敢當哪!”高適邊走邊說迎麵看見一塊高大的石碑,他倍感好奇,隻見上書:“功德碑”三字。
“哦!高將軍,這便是太宗時所立的功德碑,為的是表彰我少林寺十三棍僧曾救過太宗性命以及我少林武僧幫太宗平王世充之亂的事。”慧徳方丈頗為自豪道。
“從此便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高適也讚道。
“過獎,過獎,少林寺乃佛家清靜之地,不到萬不得已,我少林僧人怎麼能拿刀槍上沙場開殺戒呢?”
“是啊!人生在世誰不想過太平日子?無奈安賊作亂,各番邦也乘機犯境,造成我大唐將士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如今,我朝兵力、糧草都是捉襟見肘,長安失守先皇退避蜀地,如今聖上繼位躊躇滿誌,欲平天下之亂而振我大唐雄威。”
“但願皇上能平天下之亂還我大唐盛世景象,讓百姓過上安定日子那才是天下之福,蒼生之福,阿彌陀佛!”慧徳方丈雙手合拾口誦佛號道。
“實不相瞞此次高某上嵩山少林寺便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有要事與方丈相商。”高適趁機道出了此次上嵩山的真正目的。
“老衲想來也是,高將軍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路上風塵仆仆,請高將軍到禪房歇息一會再慢慢道來。”
“謝方丈盛意,能否領高某先見識,見識,如今的十三棍僧風采?”高適毫無倦意道。
“無妨,此時眾僧正在後山練功,高將軍隨老衲來便是。”慧徳方丈說著領高適向後山而去。
高適隨慧徳方丈來到後山,一見那場麵算是開了眼界了。高適身在軍中那種陣勢沒有見過,但是,這些僧人倒讓他歎服。那練武場有十幾畝大,那練武的僧人足有三、四百人。有耍刀的;有使槍的;有舞棒的;有練拳的;一個個龍行虎步,虎虎生威。就在練武場一旁有一小塊空地,這裏有十三棍僧正在練棍,另有一位中老年僧人在一旁指點。高適心想這恐怕就是少林十三棍僧吧!因為他們的功夫已告訴了他,他們就是十三棍僧。慧徳方丈手指那些僧人道:“那邊就是十三棍僧了,他們是十三棍僧的第四代傳人。”
“真乃百聞不如一見,十三棍僧果然名不虛傳,今日得見十三棍僧風采,足見少林功夫何以為‘天下功夫”。
說話間高適和慧徳方丈向十三棍僧走來,那位中老年僧人見他們走來,笑臉相迎道:“師兄,這位是?”那位中老年僧人見高適乃官宦打扮便問道。因為他們少林寺一般不與官府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