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打算從牆頭躍入院中,郗寧忽聽房門開啟之聲,連忙藏身在茂密的枝葉中,凝身不動。
伴著一聲低低的咳嗽,一個人從西廂房中走了出來。因為是背光而立,郗寧第一眼看見的隻是那人在斜陽中拖出的一道頎長陰影。五月的斜陽溫暖明亮,越發顯得那道人影輪廓明淨,似乎一陣風起就能扶搖而上,淩雲九天。
直到多年以後,郗寧依然會記得夕陽中的這一襲清影,哪怕那個人的骨肉都已化為塵土,哪怕她的記憶因為蒼老而模糊,那個孤獨的影子卻蕩滌了歲月的塵埃,越發清晰而雋永。
郗寧按住了心口。隻一個影子她就知道,出來的人正是潘嶽,正是師母口中如明月出海一般清澈皎潔的男子。就算她還看不清他的眉目,就算她知道無情的歲月已經侵蝕了他的麵容,單憑那一襲疏朗磊落的影子,她就理解了師母說過的話。
清澈皎潔,疏朗磊落……郗寧忽然為這幾個字感到好笑。那個人,無論如何擔當不起這個評價吧,如果他的內心真的如同他的身影一樣飄逸無塵,她又何必千裏迢迢從江東趕來,隻為了親手結果他的性命?
心念電轉之間,那個人已經走出了西廂房,向著郗寧藏身的這株桃樹走來。他穿著簡簡單單一襲半舊青衫,手裏抱著一張古琴,鬢邊斑白的頭發分外刺眼。經曆過那麼多的事情,潘嶽,這個被天下女子暗戀了數十年的檀郎,早已經不再年輕。
郗寧屏住了呼吸,全身凍僵了一般一動也不敢動,完全忘了自己原本打算一看見他就當麵曆數他的罪狀,然後用短劍幹淨利落地結束他的生命。
盡管習武之人目力極佳,郗寧事後回想起來,竟然記不清此刻潘嶽被夕陽映襯的麵容。她看得清他的眉他的眼,他的鼻他的嘴,然而當它們聚合在一起,就仿佛墨與紙落在書畫名家手中,瞬間便幻化出超越普通人想象的風采和魅力來。
郗寧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一步步朝自己走來的潘嶽,她明明看得出他早非明媚少年,歲月也磨去了他的青春意氣,然而就在這一刻,韶華正盛的少女忽然發現,他麵上的風霜和眼中的滄桑比任何美景都能擊中她的心房。
潘嶽並沒有發現牆頭的郗寧,隻是低低地咳嗽著,抱著琴走到桃樹下支好,伸手試了試琴弦。郗寧低頭看著他的身影,很快便發現潘嶽的琴與眾不同,別人的琴都是七弦或者五弦,而他的琴弦卻隻有一根。
師母說得果然不錯,潘嶽擅長彈奏獨弦琴,隻是很少有人能夠聽聞。郗寧放開了握住短劍的手,心裏自我辯解說等聽完他彈琴再殺他不遲。
泠泠一聲,琴弦撥動,清幽沉鬱的琴曲漫漫響起。不知是不是全神貫注於獨弦琴中,潘嶽的咳嗽漸漸止住,原本有些急促的呼吸也變得平穩悠長。
想不到彈奏這獨弦琴的心法,竟有寧神健體的功效。郗寧一驚,隨即逐漸沉浸在綿綿的琴聲之中。這首曲子她以前聽師母彈奏過,卻不知其名,那時她隻覺得這首曲子悲傷難言,此刻聽潘嶽彈奏起來,卻非一味傷懷,更多了一份抑鬱難平的憤發之感。
郗寧記得,師母彈奏這首曲子時還會曼聲吟唱:“視不見兮聽不聞,逝日遠兮憂彌殷。終皓首兮何時忘,情楚惻兮常苦卒。”她自幼熟讀潘嶽的詩文,自然知道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哭弟》,是潘嶽多年前的舊作。可是郗寧卻不知道,這首詩哭的是哪個“弟”,這個問題她曾經問過師母,可就連師母也回答不上來。
這個人的心裏,一定埋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郗寧聽著樹下傳來的泠泠琴聲,正湧上這個念頭,忽聽琴聲一滯,竟是琴弦從中繃斷,而潘嶽也立刻警惕地站起身來。
難道是自己被發現了?郗寧一驚,頓時意識到剛才自己聽得入迷,竟沒注意到一輛馬車駛入了德宮裏,正停在潘嶽家門外。門外看守的士兵們見了來人,慌忙跪伏行禮,而鎖住大門的沉重鐵鎖,也在鐵鏈的叮當撞擊中應聲而開。
“安仁,我來看你了!”為首的中年男人親熱地喚著潘嶽的字,帶著幾個從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潘家宅院。他雙眼狹長,神色倨傲,穿著隆重華貴的絲袍,腰圍四五寸寬的金帶,頭上戴著金漆籠冠,身後的侍從也衣衫考究,一派富貴逼人的景象。
見到來人,潘嶽默立了一瞬,隨即嘴角挑起了一分無奈的笑容。他放下琴走上幾步,躬身見禮:“小民潘嶽,見過趙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