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2 / 3)

【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過程的連續。急性骨髓炎之後遺留死骨和慢性竇道,是急性骨髓炎治療不當或不及時而發展的結果,有急性炎症反複發作的病史,皮膚上有竇道,長期流膿發炎,經久不愈。

【慢性化胺性中耳炎】由於急性炎症治療不當、或細菌毒力強,破壞範圍廣所致。表現耳流膿、耳聾、患側頭痛、鼓膜穿孔等。

【慢性間質性腎炎】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腎髒間質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病變。病理變化為腎髒體積縮小,表麵凹凸不平,病變以髓質部較明顯,腎小球較少波及。腎間質明顯纖維增生,其中有較多的單核細胞浸潤,腎小管上皮萎縮、退變。臨床以腎小管功能不全為主要表現,如腎濃縮功能差、多尿、低比重尿,並可出現腎小管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鼓室、咽鼓管慢性炎症。起病較慢,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療不當,或鼻部、鼻咽部疾病均町引起,主要表現聽力進行性減退,多為傳音性耳聾,檢查可見鼓膜增厚內陷,失去光澤,光錐消失,常見鈣質沉著。去除病因,咽鼓管通氣,鼓膜按摩,理療等,多數可恢複聽力。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又稱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種由多能幹細胞轉化而來,以骨髓粒細胞係統無限製性增生及部分分化為特征的白血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高峰在40歲左右。小兒時期的慢性白血病,起病隱襲,早期症狀輕,有貧血、低熱、盜汗、消瘦等。明顯的脾腫大為本病的特征。外周血白細胞增高程度為各種白血病之首,多為中幼粒細胞以下之細胞,血小板早期不減少甚至增多。骨髓增生活躍,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比例增高,巨核細胞少見,可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化。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淋巴細胞增生為特征的慢性白血病。多見於老年人,起病隱襲,進展緩慢。早期有疲倦、乏力、貧血及淋巴結腫大。以後出現反複感染、出血及白血病細胞浸潤的症狀。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稱橋本甲狀腺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兒童甲狀腺功能低下最常見的原因,可伴有或無甲狀腺腫。可在3歲以下發病,但多見於6~16歲,尤其10~11歲及青春期為發病髙峰。女孩多見。緩慢發病,甲狀腺腫大且堅硬如橡皮狀,表麵可呈顆粒狀、分葉或不規則狀,無壓痛,1/3病人伴有頸淋巴結腫大,特別在峽部上方中線處,甲狀腺可出現大小不等的結節,晚期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可用甲狀腺片治療。

【慢性泌尿道感染】急性泌尿道感染遷延不愈,病程在6個月以上,或多次再發,腎實質損害顯若,腎功能(尿濃縮功能)持久不恢複。反複急性發作或精神萎靡、乏力、消瘦、發育遲緩、進行性貧血等。隨著病情繼續發展,腎損害愈益加重,最後可出現高血壓,並逐漸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

【慢性盤形紅斑性狼瘡】發生在麵部,由大小不同的,比皮層稍隆起的紅斑集合而成。表麵覆有菲薄鱗屑,其下有角質栓。慢性經過,易複發,缺乏自覺症狀。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部分急性乙型肝炎可遷延半年以上不愈,多無黃疸,但反複出現疲乏、頭暈、消化道症狀、肝區不適、肝腫大、壓痛,也可有輕度脾腫大。少數患者還可有低熱。肝功能檢查僅有輕度改變或無改變。肝活體組織檢査僅有輕度病理改變,也可有輕度纖維組織增生。病程遷延可達多年。病情雖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逐漸好轉以至痊愈。隻有少數才轉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慢性肉芽腫病】原發性吞噬細胞功能障礙所致的性聯隱性遺傳性疾病。見於男孩。患者的中性粒細胞及大單核細胞的溶酶體內缺乏與活性氧有關的二磷酸吡啶核苷酸氧化酶,以致雖能吞噬某些過氧化物酶陽性的細菌及真菌,但不能破壞這些微生物,在宿主細胞內長期生存繁殖,並播散至淋巴結、肝、脾、肺等處,形成粟粒性膿腫和肉芽腫。臨床表現主要是自嬰兒期開始出現反複感染。實驗室檢查可見患者中性粒細胞殺菌活力有缺陷,四唑氮藍還原試驗陰性。治療可給予正常粒細胞輸注。

【慢性腎功能衰竭】又稱“慢性腎功能不全”。各種原因的腎髒疾病等造成的腎髒慢性損害,腎單位嚴重毀損,致使腎髒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包括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分泌和調節各種激素代謝等,從而出現一係列症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査,血肌酐及尿素氮明顯增高,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治療應給予低蛋白飲食,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失調,控製感染,控製高血壓等。並可服氧化澱粉,口服透析液及中藥大黃等促毒素從腸道排泄。目前比較可取的治療還是透折和腎髒移植。慢性腎功能衰竭預後不良。

【慢性腎小球腎炎】各型腎小球腎炎病程超過一年,伴有不同程度腎功能不全和(或)持續性高血壓者。其共同的組織病理學特征為均有腎小球玻璃樣變,纖維硬化及萎縮。慢性腎炎可以進展至腎炎終末期而死於尿毒症。病情緩慢而隱匿,長期不被發現;亦可進展較少見,可以為原發性,亦可見於繼發性腎炎(如過敏性紫癜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或遺傳性腎炎。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亞型:即慢性腎炎普通型,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型,慢性腎炎高血壓型。各型間可互相轉化。治療困難,常漸進至腎功能衰竭。

【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由、慢性腎炎的一個臨床類型。特點是小兒既往腎炎病史不詳,而在感染後潛伏期極短或無潛伏期即現腎炎症狀,症狀較遷延,生長發育較落後,貧血程度較重、氮質血症嚴重度與浮腫、少尿程度不相符,尿少而比重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心包髒壁兩層的慢性炎症主要由結核病、化膿性細菌感染或風濕熱,造成心包顯著增厚,有時與鄰近組織粘連,使心髒固定於縱隔、橫膈或胸壁。增厚而失去彈性的心包限製心髒的舒張及靜脈回血,從而使靜脈係統充血和心搏量減低。本病起病慢,部分病例有急性心包炎病史,臨床上主要為慢性心髒填塞現象,病兒可有輕度發紺、頸靜脈怒張,於吸氣時更明顯。靜脈壓升高,動脈壓減低,脈壓小,常出現奇脈。X線檢查證實心搏動減弱或消失,其位置固定不變。心電圖中I”波倒置與低電壓較急性心包炎更為顯著。超聲心電圖示左室後壁心外膜與心包區回波增強,室間隔反常運動及心室腔變小。

【慢性細菌性病疾】菌痢遷延不愈,病程在2個月以上者,多為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轉為慢性,亦可為重複感染或機體防禦能力下降所致。反複發生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或長期腹瀉,大便中常有黏液或膿血,也可急性發作。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慢性消耗性疾病】由於疾病反複發作或發熱,導致食欲不振,攝食減少,或由於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維持正常代謝,迫使機體消耗自身的組織,出現體重不增或減輕,生長發育停滯,脂肪逐漸消失,肌肉萎縮,同時也可造成全身各係統的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本病可由於能量營養不良或蛋白質缺少所致。

【慢性血吸蟲病】血吸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在我國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急性感染者有發熱、咳嗽、肝脾腫大或肝區痛,少數出現蛋白尿,慢性者乏力、腹痛,間歇性腹瀉或痢疾樣大便,肝脾明顯腫大,晚期出現血吸蟲性肝硬化和巨脾、腹水。兒童期多次重複感染可致血吸蟲型侏儒症。腦型血吸蟲病可有症狀性癲癇和占位性病變表現。以病原治療為主,吡喹酮為首選藥物。

【慢性咽炎】小兒較少見。常繼發於鼻、鼻竇、增殖體和扁桃體的慢性炎症,以及咽後壁和舌根淋巴組織增生。舌根淋巴組織增生常見於扁桃體切除術後遺留發炎的殘體部分。

【慢性遊走性紅斑】萊姆病患者在蜱叮咬處出現的環形紅斑。邊界清楚,紅斑中心部顏色較淺。紅斑可在原處複發,有時可在其他部位出現小的紅斑。此紅斑主要見於萊姆病,蜱傳播腦炎也可見到。

【慢性支氣管炎】反複多次的支氣管感染。病程超過2年,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有咳、喘、炎、痰四大症狀,X線胸片顯示間質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