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1 / 1)

康熙年間,在懷遠縣(今橫山縣)塔灣有一富貴人家姓於名信,家中良田千頃,屋中綢爛穀黴。可是相傳他祖上卻是以乞討為生,他的祖父在一日乞討途中救的一將死之人,沒成想此人為報答他祖父救命之恩,傳的一套經商之道又給的起家之資,從此他祖父棄討從商,不到數年已是腰纏萬貫的富貴人家了,於是回到家鄉修宅買地,成為了當地的第一大亨。老話說窮不紮根富不常在。大致意思是人窮不會窮過三代,富也不會富過三代,這也許就是大家常說的風水輪流轉吧。到了於信這一代正好第三代了,隨說家道中落不如祖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靠著祖上積累的財產還是當地還是赫赫有名大戶人家。這於信一生娶了四房太太為他生的四個兒子,可是這四位公子整日尋花問柳不物正業算是沒有一個可造之才,於信眼看自己時日不多,又不知該把這偌大的家業交給誰,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把家中所有的金銀收集到一起藏了起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三月後的一天因一口痰堵在喉嚨,一口氣沒上來死了,等到仆人去外麵找到四位闊少回到家時,於信早就嫁鶴西遊了身體都僵了。於信一死後這四位公子哥第一件事不是料理於老頭的後事,而是是尋找於信埋藏的寶藏,最後在於信貼身的衣服裏,找的一封關於寶藏的藏匿詩“金七裏,銀七裏,金銀就在七七裏”。這簡單的三句話可卻難壞了這四位公子哥,最後四人一商議覺得父親肯定是把金銀藏在七裏之內,也顧不上老頭還沒出殯發喪停屍家中,哥四個酒東西南北四人一人一個方向帶著仆人翻騰去了。話說在這於府裏有一人姓王名義,從父親那一輩起就做的這於府家的管家,王義也是出生在於府又因王義打小機智過人性情耿直,深得於信喜歡,被於信認做義子,所以王義長大以後就接替父親的位子,做起於府的管家。由於王義是這府裏的管家,又因府中四位公子忙著尋找於老頭藏起來的寶藏,所以這哥四個就讓王義帶領上歲數的仆人操辦於信出殯前的準備。在懷遠有一習俗就是人死後要停屍七日方可出殯入葬俗稱回七。據說人死了以後的第七天叫頭七,閻王會準新死去亡魂在回家看一眼他生前的人和事好安心投胎,所以頭七也叫“還魂夜”,而這裏的習俗就是為了讓死去的亡魂第七天回來後看到自己的肉身還完好,沒有沒糟賤,從而順從的服從鬼差的管教。自從得到這三句藏寶箴言後,他這四闊少更是對出殯發喪漠不關心,每天帶著一幫人在於府四周挖掘,王義看到也是敢怒不敢言,隻好日夜在祠堂為於信守靈,也算是報答他對自己恩情,就在第五個夜晚時終於疲勞過度在祠堂守靈時睡著了,突然王義看到以亡數日的於信像自己走來,嘴裏一邊還訴說著什麼,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也聽不清於信的聲音,於是一急伸出手想把於信拉在自己身邊聽個清楚,就在手剛要碰到他時候於信卻突然消失了,王義一驚醒了過來睜開眼才發現是南柯一夢,王義心中自責不以,自己盡在守靈時睡著了,由於現在天已經蒙蒙亮了他揉了揉眼,突然王義發現眼前有什麼東西閃閃發光,等到走近一看才發現是那個巨大的香爐,王義拿出隨身帶的小刀輕輕的一刮這香爐,才發現這個這個香爐外麵刷了一層油漆,裏麵盡是純金打造,而且裏麵還有幾行字,大致意思是:“於信擔心自己死後這家讓四個兒子敗完,於是就想出這麼個計策,把財產鑄成這樣的一個香爐,要是這四個兒子其中哪個在他死後為他披麻帶孝,跪守靈匛就把這財富留給誰,最後於信交代要是這四個兒子沒有一個這樣,那麼這個財富就留給有緣之人取之”,原來這“金七裏,銀七裏,金銀就在七七裏,的七盡然指的是油漆的漆”,王義看後驚愕不已。原來這個香爐在每日香燭的熏烤下盡掉了一塊油漆,這才讓王義發現了這個秘密,王義趁著天還沒大亮大家還沒起床時,又找了油漆從新把刮掉油漆刷了一遍,準備等到中午把這個秘密告訴四位公子,所以就讓家中仆人去請四位公子,這四位闊少都把方圓十裏地翻了個底朝天,別說是寶藏了就是連個鐵疙瘩也不曾翻出一個,正是心情煩躁一聽一個管家盡然敢召喚自己,自是氣不打一處來,覺的他定是這幾日替他們守靈前來邀功,回到於府後還沒等王義開口就把王義罵了個狗血噴頭……三日後於信風光大葬,王義辭去管家一職帶著香爐從此去向不明。十年後在據以前於府二百多裏地外出現了一個姓王的商賈巨富,而於家在於信死後,沒幾年就被四位闊少揮霍到一個大子不剩,最後淪落到乞討為生,回到祖上原點,也算是應了那句老話:“窮不紮根,富不常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