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個大明星(1 / 2)

“兄台,可是要作那東床快婿?”劉堅舉起了酒杯對著同桌飲酒的漢子敬了一杯,稍稍的抿了口,示意自己先喝了。

這東床快婿也是有典故的,話說東晉時期,有個太尉郗鑒有個女兒,年方二八,名叫郗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鑒愛如掌上明珠。郗鑒要為女擇婿,郗鑒覺得丞相王導家子弟甚多,聽說個個都才貌俱佳,於是郗鑒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擇婿。

一天早朝後,郗鑒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裏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裏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鑒就命管家,帶上厚禮,來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覓婿,無不卯足了勁,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唯盼雀屏中選。

郗府管家看來看去,感覺王府的青年才俊個個都很好。最後,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裏,就見靠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原來王羲之在來相府半路上再三賞玩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古碑後,沉迷不已,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相親的事早忘光了。當他急急忙忙來到相府,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邊喝著茶,邊想著蔡邕的書法。管家見他這般神情,驚呆了,問他話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哈哈,我要選的就是他了!”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哈哈哈,賢弟卻是高看我了,”那人笑了起來,一臉的坦蕩,“兄弟我卻是沒幾個餘錢,若不是有人說今天這裏有一副換鵝帖要拿出來給大家鑒賞,雖然總覺得是假的,可是還是耐不住性子。”

要說這換鵝帖卻是書法史上一篇名帖,傳說是出自書聖王羲之的手筆。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真跡已經失傳了,現在隻有拓本流傳。關於這個換鵝帖,也有一段傳奇故事。眾所周知,王羲之非常愛鵝。山陰有一位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書法。知道他愛鵝的癖好,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鵝,然後在王羲之經常路過的地方放養。王羲之果然上當了,向道士求購白鵝,道士卻表示不要錢,隻求他抄寫一部經文。王羲之欣然答應,寫了半天經文之後,高興地籠鵝而歸。也因為這段趣事,後世有人將王羲之所書黃庭經稱為換鵝帖。

黃庭經換鵝帖在流傳的過程中,如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書法名家,他們都從中得到啟示。如果真的有真跡流傳下來,那絕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不過現在不用看了,”那人搖著頭,不過卻不顯得有多失望,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應該是就沒抱著什麼希望來的吧,“卻是僥幸不得。”也是啊,這些人怎麼看都不像是靠譜的樣子,估計那所謂的換鵝帖,連贗品都不是,“且吃酒來。”已然先幹為敬了。

“如此美人良景,卻是真要以酒助興,”劉堅依舊隻是抿了一小口,“在下劉堅,不知道兄弟高姓大名?”那人如此豁達,劉堅也來了談性。

“為兄住在附近,叫徐渭的便是。”劉堅卻是大吃了一驚,不為別的,隻因為他在後世的史書上看到過徐渭這個名字。

徐渭的父親徐鏓做過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納妾生下徐渭,在文長出生百日後就死了。此後徐渭由嫡母苗夫人撫養到十四歲,苗氏死後,隨長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歲入贅潘家。二十六歲時喪妻,從潘家遷出,目下以教書糊口,隻不過雖然自小就才名遠播,可是二十歲才考了個秀才的功名,接連考了幾次舉人都名落孫山,漸漸徐渭的名聲卻傳開了。

不過別人不知道,劉堅卻是知道的,再過不了幾年,這家夥要時來運轉了,這時候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頻繁侵擾,由於兵備鬆弛,官吏無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慘重損失。徐渭一方麵以詩歌對此進行尖銳的抨擊,一方麵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他雖然身無一職,卻幾次換上短衣,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後記錄下戰事的經過,分析成敗的原因,向有關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這些文章大都寫得比較切實,不同於一般的書生議論。

雖然這些目前還不為別人所看重,但是過幾年胡宗憲到東南就任的時候,就是他被重用的時候。入幕之初,他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受到皇帝的賞識。自此胡宗憲對他更為倚重,對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優容。陶望齡《徐渭傳》記載說:徐渭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讚。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文武將吏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未來幾年後,東南數得上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