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黎的這個個案告訴我們,假如兩側的布儂青年人能多多接觸、交流彼此的思想,他們之間那種天然的族群情感會將他們從前的隔膜瓦解,而這種天然的族群情感是基於語言、宗教、種族、族屬性等組成的原生紐帶所以維係,廣泛存在於任何一個團體中,原生性的紐帶和感情是根深蒂固和非理性的、下意識的,它可以超越時空而存在。“蒙喃”的這個例子也表明了族群外部文化特征也並非那麼易變,它一樣具有生命力,在特定的事件下,已喪失某種族群文化特質的族群可通過文化恢複展現原生文化的全貌,所以布儂族群日益鬆懈的內部關係也很有可能通過認同的“再生”重新加強彼此的內聚。
個案10:
筆者的東家農忠日,是念井村中心小學的校長兼語文教師,在課餘時間兼營“三馬仔”搞運輸,筆者在做田野期間就看到121號界碑對麵的念農屯兩個布儂婦女叫他拉她們到53公裏外的靖西孟麻去喝喜酒,當晚東家還要將其送回家裏。去年“五一”期間,東家到越南高平訪友,一群“三馬仔”說他出國做生意去了。東家的二弟農忠月在街附近住,他每街要殺一到兩頭豬,早上五點就開始動工,每次殺完豬還要供土地,因為念井屯的土地公就在街亭後麵。每街這個互市共殺八到十頭豬,老苗、老瑤一次就割五六斤回去。由於拿土玉米喂養,念井的豬肉很香。老苗、老瑤特別愛吃豆腐,屯裏一戶姓黃的人家在圩日前一天的夜晚就提前做好,總是供不應求。東家的三弟農忠明和其妻羅美幸,每街就到121號、122號、123號界碑附近守老苗、老瑤拿藥材過來,問幹嘛非要去等,答曰等老苗、老瑤到了街亭,藥材早就被搶光了,現在平孟的老板專門向他倆收購藥材,可以從中賺一些差價。有一日東家二弟的兒子農榮華抱怨殺豬好辛苦,他老爸馬上罵“別人想辛苦還辛苦不來呢,”叫他對越南顧客嘴甜一點,客氣一點,別老說老苗、老瑤不洗澡,人家那兒不是缺水嘛,親戚們(布儂)都不往這邊跑了,念井這裏的人還指望什麼?鹽都沒得吃!
個案7中小黎因經常到越南街圩做生意,與布岱、布儂相互認識、相互交往的機會就要多於念井這裏的年輕人,族群意識中的偏見就容易因特殊場景互動而發生變化,她也因與對方經濟上的互動產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與優越感,同時也意識到自己與越南一方是一種共生互補的關係,所以她能產生她若不趕越南街對麵的兄弟姐妹穿什麼這樣一種自發的原生性的地域互助意識,雖然很樸素,也有利己主義混雜其中,但利他思想也是顯而易見的,體現了一種樸素的互補共贏、誰也離不開誰的族際意識。而個案8中農家三兄弟在與越南邊民的經濟互動中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處境,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間,農家二弟訓其子的話,體現著跨國民族內部、跨國民族之間相互依存、唇齒相依的關係,這種自發的潛意識的思想如今已自覺地產生了內化,同時為自己所認識。
從以上個案的分析中,我們能發現念井屯的跨國民族互動主要的圍繞著經貿互動而展開的。馬克斯·韋伯曾說過:“合理的經濟行為的開展脫胎於與本能相聯係的反應性地尋找食物,或者流傳下來的技術和習以為常的社會體係的傳統主義的因襲,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非經濟的、非日常的事件和行動的製約。”卡爾·波朗尼指出,“經濟”的“實在”含義來源於人為了生活而對自然的依賴和對他人的依賴關係。在這種場合下,“經濟”是指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的變換或交換。他認為,要研究古往今來的一切經驗性經濟,就隻能運用“經濟”的這一基於實在含義的概念。所以,我們在深究念井屯跨國民族互動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時,“經濟基礎”這一根本動因是不能夠不重視的,但同時也不能夠忽視同一族群的文化情感以及血緣、親緣、族緣紐帶在跨國民族互動中的作用。
四、姻親互動
中越邊民自古以來素有婚姻關係。曆史上的婚姻有的是明媒正娶;有的是自由談戀愛結婚的,這類婚姻苗族居多。但也有的婚姻或因聽媒妁之言,由父母做主,雙方未經認識了解便盲目應從;或因鰥寡再要,中途不睦而鬧離婚的;或因以錢財引誘被騙婚或重婚,或女方婚後,又暗與別的男人合好等等,最終因糾紛而訴由兩國政府處理。在中越關係緊張時,兩國邊民通婚基本停止。中越關係恢複和好後,邊民又繼續通婚。
近幾年來,念井村的不少姑娘嫁到外地或者到發達地區去打工,而越南非法嫁入念井的女子也不少(經多方打聽人數至少超過20)。這些越南女子被人背後稱為“越南婆”、“交趾婆”,其丈夫更是眾人口中戲謔的“笨蛋”,因為念井人認為隻有笨蛋不會談戀愛、找不到對象才會去娶越南妹。當問到村裏年輕的姑娘會不會嫁到越南時,姐姐妹妹們就像吃了火藥——誓死不嫁越南,用她們自己的話說“越南哪比得上這裏,窮得要命,以前嫁到越南的那幫,她們的女兒現在又嫁過這邊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中國人嫁到越南去了還是中國人嗎?”但她們這種嫁夫隨夫的邏輯並不適用於非法嫁入中國的越南女子,她們自然有合理的解釋:那些越南婆既不是越南人也不是中國人,她們除非買到戶口我們才承認她是中國人。相對於年輕姑娘而言,念井的中老年婦女態度就緩和很多,而念井不同年齡段的男子對待中越跨國婚姻的態度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