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臣新政策(1 / 2)

不過一刻鍾的功夫,孫永就來到了皇上上朝的地方—福寧殿。

群臣已經在此等候多時,文武大臣分列兩邊。整個大殿裝飾的金壁輝煌,處處透露著金黃之色。在這個多事之秋,孫永絲毫感覺不出有什麼王者之氣,似乎有些陰冷,偌大的金殿寥寥幾十個人,顯得有些單調。

“皇上駕到!”隨著值班太監的一聲高呼,文武大臣整理衣冠齊齊跪下高呼萬歲。孫永也在龍椅左側出現,坐上龍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幾十個人一起喊出,給整個大殿平添了幾分人氣。

“眾卿平身!”學著電視中皇帝的樣子,孫永雙手平抬。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值班太監的尖細聲音響起。

“慢著,朕幾天有些事情要詢問一下眾位愛卿。”孫永的話說的不溫不火,絲毫沒有一點表情。

立時殿下群臣有些微小的騷動。自從皇上即位以來,像今天這個樣子還是頭一次。以往上朝皇上都是匆匆理完朝政就走,今天這是怎麼了?還沒等臣等奏事,自己先出來主動說話。

“朕,自去年冬天即位以來,金軍兵臨我大宋都城,四方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朕也深受其擾,食不甘味。幸虧天佑我大宋,在軍民合心其力之下,逼退強敵。朕甚感天恩,也為我大宋百姓群臣全體將士的奮命而深感五內。今日,強敵已退,都城暫無戰事。自我朝與金國簽訂停戰之約至今,朕終日思索,每每想起軍民抗擊金軍的搏戰場麵,朕深感心痛。自太祖開朝以來,我大宋從未有過今日之窘境,如若大宋幾百年之基業毀於朕之手,這讓朕在百年之後有何臉麵麵見我大宋的列祖列宗!”嘰裏呱啦,孫永已是說出一大段讓他自己聽了都有些頭皮發麻,雞皮疙瘩掉滿地。

“臣有罪,臣位極人臣之首,不能替皇上分憂解難,讓皇上如此傷感,實乃臣子罪過!”一位年紀五十歲上下的文臣走出班列,叩首跪地。

“愛卿不必自責,這是朕的肺腑之言,如不說出來,朕會憋壞的。”孫永不知道的這位是誰,不能貿然行動,隻能先穩住再說。

“朕,決意自今日起,改革朝政,厲兵秣馬,興農田,通市利,發展科技,改革教育。”孫永沉聲說道。

此言一處,群臣立時騷動起來,皇上這是怎麼了?難道前幾天的落水之難,讓皇上大腦受了刺激?現在金軍剛剛北返,朝廷才喘過一口氣。皇上這是想幹什麼?群臣一時不知所措,美了主意,誰也猜不透皇上心裏是怎麼想的。朝堂之上的氣氛一下子陷入了尷尬。

“眾位愛卿不必驚慌,朕的決意已下。金軍的厲害相比眾位也跟朕一樣心知肚明。如再不痛下決心,割陳除弊,我大宋朝就永無安寧之日,我大宋黎民百姓也無安身立命之處。”孫永做痛心疾首狀。

“既然改革,那就要先從朝廷開始。以為萬民之表率,才能安撫民心,以正朝廷之威。朕這有一個花名冊,上麵記載有各位臣工的名字,朕以後上朝都要點名,點到之人要回答‘到’,如遇有家中有大事、身體有恙等不能上朝,可提前請假。”孫永說出這個主意之後,朝上群臣又是一陣騷動。

“現在,朕要點名了。”孫永微笑著看著朝堂上的各位。

“李邦彥,白時中,鄭望中、高世則……..一個個名字在值班太監的口中念出,孫永也密切注視著堂下的每一個人,這一大幫子有很多是熟悉的,現在也基本上都對上號了。

“皇上,臣有事要奏。”孫永定睛一看,原來是宰相李邦彥。

“李愛卿有何事要奏?”孫永對這個主和派不怎麼感冒。

“臣以為,當今改革變法,有些操之過急,金軍剛剛退去,金軍所要的金銀財物,我大宋還尚未湊齊。如今皇上厲兵秣馬,如若此事讓金國知道,再率大軍南下,我大宋恐有滅國之憂。還請陛下三思。”這個投降派還裝的煞有介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