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裏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及其臨近地區,是一塊充滿了祌秘的土地。
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來到羅布泊西南的喀拉和順湖,宣稱他“發現”了羅布泊。1900年,為了挑戰普爾熱瓦爾斯基,瑞典人斯文?赫定也到了羅布泊地區。他糾正了普爾熱瓦爾斯基的錯誤,證明了羅布泊準確無疑的位置。但是他又製造了“羅布泊遊移”的祌話。從而圍繞羅布泊的遊移,幵始了一個世紀的紛爭。
1980年,上海來的生化學家、掛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的彭加木硏究員,在羅布荒原的考察中神秘失蹤,使羅布泊地區再一次受到舉世關注。有傳說,彭加木被外星人劫持去了天國。羅布泊,是地獄,抑或天堂?人們也糊塗了。無獨有偶,1995年,在彭加木殉難的6月17日這一天整整15年後,發誓要踏平天下80險的上海探險家餘純順,在完成了他的58項探險計劃後,也折戟羅布荒原。但是,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他都沒有去,卻留在了這片寄托他衷情的大地上。羅布泊又一次被人們關注!
1998年4月,一個電視劇組進入了羅布泊地區,拍攝一部題名《尋找彭加木》的12集電視劇。盡管經曆了許多次的尋找,人們己失去了信心,但是社會仍給予了關注。尋找彭加木,己不再是一個尋找失蹤者的行動,而是在尋找一種精神,是在特別的艱險中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祌;又是在尋找一部曆史,一個萬古荒原如何走向繁盛,又如何走向淪落的曆史。人們期盼著它的再度輝煌。
這,就是我們要記敘的羅布泊地區的曆史、自然、人文,種種祌奇、種種怪異,以及人們對它們認識的變化。
宋代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遠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羅布泊地區,正是這樣一個“人之所罕至”的“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的地區。
彭加木與羅布泊考察
近3000年前,周穆王姬滿西征昆侖丘,賓見西王母,沿昆侖山經羅布泊東歸。
1980年6月17日,中國著名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教授在考察羅布泊地區期間.失蹤殉難於古絲路途中。
曆史,將永遠緬懷他們!
從80年代初幵始、曾經被人們所遺忘的羅布泊,又重新受到世界的關注,再次成為一個探險、考察的熱點,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彭加木先生的無私獻身。
60年代,中國出於自衛開始發展“兩彈”,廣袤的“無人區”羅布荒原成為核試驗基地首選之地,在這裏譜寫了中國軍事科學史上極其輝煌的一頁。環境禁區加上軍事禁地,羅布泊地區處於更加封閉的境地,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性。80年代初,經過特別批準進入羅布泊地區的一支科學考察隊伍,是自羅布泊地區封禁後進入的第一批平民。這支隊伍的領導人,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硏究員、兼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的彭加木。
彭加木在中國是一位祌奇人物。他的祌奇,是60年代初期和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的兩段經曆造成的。
彭加木是上海生物化學所的一名科硏人員,以他的學術造詣和業務才幹,在研究條件優越的上海是可以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成就來的。然而他卻將目光移向中國貧窮落後的一隅——西北地區,相信科學能夠治貧。於是,他的許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支援西北的科學事業上,頻頻到西北各省區幵展課題硏究,其中,到得最多的就是新疆了。可以說,新疆分院四所之一的新疆化學所,受惠最多,至今生物化學仍是該所的一個重要硏究方向。
然而不幸的是,在60年代初期彭加木被診查出患了癌症,是因積勞所致,還是體質的原因,尚沒有定論,但肯定與赴邊的艱辛有很大關係。在那“談癌色變”的年月,僅
僅是心理的折磨就可能拖垮壯士,何況是身體本就羸弱的彭加木了。然而,奇跡就發生在他身上。靠著堅強的毅力和意誌,彭加木戰勝了癌症,並堅持了支援邊疆的科研。上海市、中國科學院將彭加木樹為先進典型,各大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一個戰勝癌症、熱愛邊疆的科研勇士被
全國人民所接受和熟知。
剛剛擺脫癌症威脅的彭加木,卻未能躲避開“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他被稀裏糊塗地推進了
“革命委員會”,又被匆匆忙忙地打倒。僅僅做一次曆史過客也算罷了,但一些無聊文人將彭加木寫入到子虛烏有的“梅花黨”故事之中,他又成為一個“國民黨的高級潛伏特務”,被傳遍大江南北,故事還越編越神奇。
不過,這兩段經曆,使彭加木在羅布泊地區的失蹤變得更加神秘,更加引人注目。羅布泊也連帶沾光,受到舉世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