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用湯勺各自勺了肉燕或元宵,放到自己的碗裏,紛紛嚐起來,一時間隻聽到咀嚼聲。
陳榮順和林山、趙惠蘭和林恩馨靜靜等著,目光充滿期待。
“唔,太久沒吃到了,還是老味道,一點都沒有變。”四叔吧唧一下嘴,衝陳榮順和林山豎起大拇指。
三嫂和其他街坊也紛紛點頭。
林恩馨看著高興,她對大家說道:“叔叔阿姨們,大家可別吃太多哦,後頭還有呢。”
正說著,楊思思端著一個盤子走過來:“炸肉燕、炸元宵,還有福州魚丸,來啦!”
三嫂火眼金睛認出來人:“哎呀,思思,你怎麼在這裏呀?”
眾人望著她,無不好奇。
“三嫂,是趙姐讓我來這裏上班的。”楊思思笑著說,“我生完孩子,去別的地方上班又不方便,趙姐照顧我,讓我來的。”其實,除了楊思思,鄧賀楠也辭了原來的保安工作,到這裏來幫忙。孩子上幼兒園小班了,中午午托,下課完帶到店裏,大家都還能幫忙帶。
“真是不錯啊。”
“你們陳氏祖厝的人相處的可真好。”大家紛紛稱讚。
大家闊別兩年,聚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舊。
林恩馨和楊思思將空間留給老街坊們,默默退回到廚房,陳雨帆正在將前台送來的訂單逐一分配給幫廚。
“怎麼樣?新口味大家吃完反映如何?”陳雨帆問林恩馨。
“挺好的,肉燕炸過又脆又香,元宵不那麼粘牙,也好吃。”林恩馨笑著回答,一邊幫忙把做好的小吃端出去。
陳雨帆心裏的一顆石頭,慢慢落了下來。
自從決定聯合開店後,陳榮順一家和林山一家聚在一起討論了不下十次,陳雨帆和林恩馨的關係也浮上麵來,兩家大人自然高興。陳雨帆和林恩馨都有將兩家傳統小吃傳承、發揚光大的心願,兩個人想聯合開店,打造福州傳統小吃的品牌,向本地人以及外地遊客展示福州的傳統小吃文化。
陳榮順決定重拾肉燕技藝,跟著陳雨帆的想法做。兩家都拿出各自的積蓄,又從銀行貸了款,一步步將兩個年輕人醞釀了兩年多的想法變成現實,就有了如今的這家“予心福州傳統小吃大酒樓”,店名取了陳雨帆和林恩馨的名字諧音,又有用心做美食的寓意。
“老板在嗎?”收銀台前響起顧客的聲音,陳雨帆立即從廚房走出去。
看到王文風和何霞站在收銀台前,還有囡囡,個頭小,隻露出一個頭來。兩個人看到陳雨帆出來,立刻笑逐顏開。
“陳老板,好久不見啊。”王文風戲謔。
“哎,文風大哥,可別笑我。”
陳雨帆引著三個人來到老街坊那一桌前,眾人又是一陣驚呼,趙惠蘭迫不及待地把囡囡摟在懷裏,好一陣又親又抱。
“哎呀,囡囡,趙姨好久沒見到你了,想死趙姨了。”趙惠蘭抵著囡囡的頭說。
“趙姨,我也想你啊。”囡囡乖巧地說道,惹得眾人哄笑。
何霞笑盈盈地看著,充滿感慨:“真不容易啊,等了兩年多,終於大家都回家了。”
“可不是嘛,來,何霞,文風,你們自己拿碗盛了吃,”趙惠蘭指著桌子中央的小吃,“還有這些,都是雨帆和恩馨研發的新口味,都嚐嚐。”趙惠蘭給囡囡盛了一碗肉燕,還用筷子串了一個炸元宵遞給她。
眾人有說有笑,各自說起各自的近況。老街坊都搬回自己的老宅了,而王文風和何霞已經領了證,也貸款買了一套小房子,等到房子裝修好,就可以搬進去了。現在兩人住在囡囡學校附近的一個小區,方便孩子上學。
“真好啊,都買了房子了。”三嫂吃驚地說道,“看這樣子,以後是要在福州紮根了啊?”
“不錯不錯。”陳榮順拍了一下王文風的肩膀,“小夥子,有誌氣,我沒看錯人。”後一句是對何霞說的,後者的臉上浮起淡淡的緋紅。
趙惠蘭感慨地握住何霞的手,眼裏泛起淚光,她深知兩個人走到一起有多不容易。
“姐,你看你,今天可是開業的大喜日子,你可別啊。”何霞知道趙惠蘭感性,晃了晃她的胳膊,趕忙換個話題,“別光說我們了,雨帆,我們什麼時候能吃到你的喜酒呀?”
眾人的目光轉向陳雨帆,意味深長。年輕人臉皮薄的,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了。
“是啊是啊。雨帆哥哥,我想喝喜酒。”囡囡一聽,立即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