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醩�在為曹公默寫出400多篇文稿之後,蔡琰休息了一段時間。而後,她出門走訪了父親蔡邕的一些當前還健在的好友。比如楊賜,王燦,馬日殫等人。
楊賜一看是蔡邕的女兒來了,欣喜異常。他立即命人聯係了王燦和馬日禪,幾人一起在楊賜家裏,舉坐煮茶,開懷暢談。
由於蔡邕生前是舉國皆知的儒家首領,文壇領袖,他的朋友,學生,粉絲們遍及天下。甚至於仇恨他的人,也都對他的才華翹起大拇指。
這些文壇前輩們看到蔡邕的女兒前來拜訪,莫不殷切相迎,深情款待。
對於蔡邕的不幸逝去,大家都是一番扼腕痛惜,同時痛斥王允的惡行。
馬日禪說:“王允這小子,堅持不肯赦免蔡公,其實他說的罪名真是莫須有,他就是嫉妒,因為他自己也是文人,他嫉妒蔡公的名望和學識。這小子我早就說過,他也不得好死!後來給我說中了吧?”
大家對王允被董卓部下殺掉之事都大叫活該,罪有應得,這是老天為蔡公報仇了。
後來,聊到蔡琰的遭遇,大家又是一番吃驚,而後說起曹公——曹丞相的千裏解救,不惜花費巨額黃金與碧玉贖回,又都大加讚賞。
席間,不由得聊起曹丞相的處世為人。
楊賜說:“說曹公乃‘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這話似乎確有道理。”
馬日禪道:“說曹操是奸雄,這個‘奸’,確實是有一點,他生性多疑,殺人如麻,寧肯殺錯也不放過可疑對象。但他確實是個‘雄’,你們沒有看到他的治世能力嗎?”
“他都做過什麼啊?”蔡琰插嘴問。對於曹公,她確實並不了解。
王燦說:“琰兒當然不知。你那時還未出生嘛。曹操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那時候當官還不用考狀元,是被民間機構推薦,所謂孝廉就是孝順長輩,廉潔奉公,表現較好的意思),進入都城洛陽,當了個小小的“北部尉”官。
“北部尉是什麼官啊?管理什麼呢?”蔡琰好奇道。
“北部尉,就是管理洛陽北部地區的治安。凡有聚眾鬥毆,打家劫舍,強取豪奪,濫殺無辜,欺行霸市的,都歸他治理,輕者罰款沒收,訓誡,重者拘禁,送去坐牢,直至殺頭。”楊賜解釋道。
曹操的第一份公職,看來相當於現今的某市公安分局局長。
“他治理的好嗎?”蔡琰又問。
“嗨,他可真是大刀闊斧,六親不認。洛陽北部,向來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住的都是達官顯貴之人,那些人的親屬仗著有人在朝中做官,經常為非作歹。曹操的前任就是因為不敢得罪他們,最後導致這一地區邪惡勢力猖獗,民眾反響強烈,最後被罷免。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他製造了碗口粗的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掛於衙門左右,貼出公告:‘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有個叔叔叫做蹇圖,違反了午夜之後不許上街的禁令,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那些達官貴人親屬一看,這個曹操真動真格的了。大家都害怕了。”蔡琰拍手道。
“是哦。曹公做事那是真叫一個絕,不帶任何猶豫,沒有一點拖泥帶水。”馬日禪補充道。
“曹公做事還有絕的呢。你們還記得嗎?他任濟南相時,大力懲治貪官汙吏。引起全國上下震動的事嗎?”王燦又說。
“哦?說來聽聽。”蔡琰好奇地問。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王燦喝了一口茶,繼續說:“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因為有功,他被升任濟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