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難求(2 / 2)

“十幾年前,你也是這樣說,說你是開玩笑,試一試我的,對吧?”蔡琰也笑道。她現在已習慣了曹公的聲東擊西,頻繁試探。這是曹公的性格特點。

曹公哈哈大笑:“琰兒,不,文姬,你是假裝忘記了,哈哈,其實你根本沒忘記。對不對?”

蔡琰也吃吃地笑起來。她想,曹公向來是神神秘秘,說東指西,打草故意驚蛇之人,自己也就跟他來點虛的,虛實都有,學學他的風格。

看看天色已晚,曹公起身告辭。

臨出門時,曹公對蔡琰説:“我最近要去討伐孫權。你就在家好好寫你的詩詞吧。我回來要檢查的哦。”

“曹公放心。文姬一定會寫出自己這些年來心中的鬱積。”蔡琰把曹公送出宅門。

曹公走後,蔡琰心想:曹公真是個特別的人。他有著偉人,英雄的一麵,同時也有著奸詐,狡猾的一麵。但總的來說,他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蔡琰開始寫詩。她要把這12年來的遭遇,這些令人痛徹心扉,終生難以忘懷的記憶,化為詩詞,化為可以傳唱的詩歌,流傳後世。

《胡笳十八拍》,寫下這個題目,蔡琰就流淚了。匈奴的胡笳,帶給她的都是痛苦和憂傷……。

其實,這一篇詩,她早已經寫下——在匈奴的那些日日夜夜,在荒涼大漠風沙彌漫中。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那些痛苦難忘的日日夜夜,她早已用她的生活,她的寂寞書寫了這些痛苦難忘的篇章。

現在因為有了以前的腹稿,她下筆猶如有神。

僅僅花了幾天功夫,這一首震撼詩壇,流芳百世的長詩《胡笳十八拍》就完成了。

蔡琰又琢磨修改了幾天。最後定稿。

過了一陣,曹公討伐回來了。雖然沒有打敗孫權,但他看上去心情不錯。

“文姬,你的大作寫出來了嗎?曹某我等著看呢。”一走進蔡琰的宅子,曹公就大聲詢問道。

“寫完了。”蔡琰走出房門迎接曹公,她笑著說:“文姬寫的不好,希望曹公多多指點。”

曹公坐下來,立即拿起文姬擺在桌上的詩稿閱讀起來。

蔡琰急忙去倒了茶水遞上來。

“好文,好文啊。”曹公還沒有看完,就大聲誇道:“文姬,你不愧是蔡伯喈先生的女兒,文章寫得真是一個字——絕!”

曹公一邊喝著茶,一邊捋著胡須,又把《胡笳十八拍》仔細看了一遍,再次誇獎道:“文姬真是把那種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被擄掠道匈奴的境況,描寫得真真切切,看了真讓人感同身受,唏噓落淚。”

“曹公過獎了。文姬不過是把自己的體驗和心情描寫出來而已。”蔡琰道。

“你看看,這一句‘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裏兮楊塵沙’,寫得多好!”曹公豎起大拇指,對蔡琰說:“‘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嘖嘖,好啊,真乃精品!”

“曹公真覺得好嗎?”蔡琰眼睛一亮。

“文姬不必謙虛。這篇文章,一定能夠流芳百世,傳承後人。”曹公肯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