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其實是40歲女人的一種常見疾病,可是由於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很多女人就把它視為一種“見不得人”的病症而諱莫如深。身體的病痛加上心理的負擔,導致終日愁眉不展,這種情況下何來“美麗”可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幾種主要的陰道炎,希望能讓40歲的女性朋友對自身有個新的認識。
(1)滴蟲性陰道炎
有一次,孫女士外出時使用了一次公用馬桶,過了幾天她突然感到白帶增多,色黃並有臭味,外陰部有灼熱感,同時伴有小便不適。她覺得很難堪,自己明明很講衛生的,怎麼會發生這種事?由於病情開始嚴重,孫女士隻得在妹妹的陪同下去了醫院,經婦科醫生檢查,是患了滴蟲性陰道炎。經過治療很快就痊愈了。孫女士問婦科醫生,她的病是怎麼得的。醫生說:滴蟲性陰道炎是由一種叫做陰道毛滴蟲的原蟲引起的陰道炎症。滴蟲隱藏在陰道粘膜的皺襞中,並常在月經前後繁殖,能引起陰道炎症。因此,為了徹底消滅滴蟲,必須堅持在月經後繼續治療2~3個療程,才能使滴蟲性陰道炎沒有複發的機會。
另外,滴蟲不僅寄生在陰道內,還可以侵入尿道、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腎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因此,當女方患有滴蟲性陰道炎時,應暫時停止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以免相互傳染,待滴蟲性陰道炎治愈後再恢複性生活。另外,男性配偶也應同時治療,以消滅隱藏在男性尿道內的滴蟲,避免恢複性交時重複感染。
滴蟲性陰道炎的傳染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直接接觸傳染,也就是通過性交由男性傳染給女性。第二個是間接傳染。可以經被汙染的公用馬桶、浴池、遊泳池、衣物、坐墊等途徑傳染。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以甲硝唑口服和陰道用藥同時進行效果較好。治療標準:連續三次月經後複查白帶均未見滴蟲才可稱為治愈。
(2)念珠菌陰道炎
這是一種常見的陰道炎症,又稱黴菌性陰道炎。這種陰道炎多見於孕婦、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以及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治療者。這種陰道炎的病原體是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存在於人的口腔、腸道和陰道粘膜上。這三個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感染,當局部條件適合時便易發病。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呈奶酪狀或豆渣狀。在陰道分泌物中查找到典型的白色念珠菌就可以確診。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同時要消除引起該病的誘因,並同時給予積極治療。內褲、浴盆和毛巾均要充分燙洗,通風幹燥,以避免重複感染。治療用藥有:2%~4%蘇打水衝洗陰道後陰道內放克黴唑栓劑,每日一次,連用7天。當陰道念珠菌檢查陰性後,仍應鞏固治療1~2個療程;以避免複發。
(3)細菌性陰道病
一位名叫劉梅的女人把電話打到了婦科。她說自己患上了一種病,天氣漸漸熱了,大家都換上了夏裝,最近她卻總聞到自己的下身有一種怪怪的腥臭味,怎麼洗也不見減輕,使她不敢與人接近,怕人家嫌她身上有味,但又不好意思去醫院。婦科醫生耐心地開導了她一番,然後告訴她有病不治才會害了自己,她得的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病,這是一種常見婦科病,沒什麼丟人的。不久,劉梅來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她果真患了細菌性陰道病。經過治療,異味很快消失,劉梅的心情也舒暢了。
細菌性陰道病是一種混合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病症。由於患這種病時陰道粘膜充血不明顯,無炎症病變,因而命名為細菌性陰道病。該病的主要特點是陰道排液量增多,呈灰白色、均勻一致的稀薄白帶,有魚腥臭味。這種病的診斷不困難,在顯微鏡下找到線索細胞是其確診的依據。治療藥物以甲硝唑為首選。每療程7天,最好連續治療三個療程。
(4)老年性陰道炎
薑媽媽絕經已經一年多了,平時內褲上幹幹淨淨。這幾天她換洗內褲時發現褲底有許多黃色白帶,外陰部有瘙癢和灼熱感。女兒可欣陪著薑媽媽到婦科檢查。婦科醫生檢查後說,你媽媽患了老年性陰道炎。這是由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粘膜變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使致病細菌容易繁殖而引起的一種炎症。治療老年性陰道炎之前要注意與子宮的惡性腫瘤進行鑒別,常規進行子宮頸刮片檢查。治療用藥的原則以增加陰道抵抗力及抑製細菌生長為主,可用1%乳酸或0.5%醋酸溶液衝洗陰道後在陰道內放置甲硝唑片。陰道炎症較重時,可在陰道內放置己烯雌酚0.25毫克。7~10天為一療程。經過治療,薑媽媽的症狀很快消失,內褲又幹淨如初了。
作為一個女人,你應該多注意對自身的保護,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公共衛生用具,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早去醫院谘詢就診,隻有身體健康了,你才能盡情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