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六 得人心細雨和風,治太嚴親離眾叛(3 / 3)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先生說過:“當我看見員工們同心協力地朝著目標奮進,不禁感動萬分。”所以,他提出並倡導社長“替員工端上一杯茶”的精神。鬆下先生認為:一旦社長有了這種溫和謙虛的心胸,那麼,看見負責盡職的員工,自然會滿懷感激地說:“真是太辛苦你了,請來喝杯茶吧。”鬆下先生的意思是,社長也不一定親自為員工倒茶,但是,如果能夠誠懇地把心意表達出來,就可以使倦怠的員工感到振奮,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鬆下先生還說:“即使是公司的職員眾多,無法向每個人表示謝意,但隻要心存感激,就算不說,行動也自然會流露出來,傳達到員工心裏。”這裏所體現的正是尊重員工的精神。

據報道,在東京街頭曾有日本工人聲勢浩大的反對老板盤剝,要求增加工資的大遊行。但人們又熟知,日本的企業家很重視企業的“家庭氛圍”,在尋求和建立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情感維係的紐帶”方麵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他們聲稱要把企業辦成一個“大家庭”,因而注意為員工搞福利,為員工過生日。當員工結婚、晉升、生子、喬遷、獲獎之際,都會受到企業領導人的特別祝賀,這一套又的確使不少員工感到企業是自己的家。

美國IBM公司提出的口號是“尊重個人”,如果員工不能在公司受到尊重,就談不上員工能夠尊重和認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作為管理者,更應該身體力行,把尊重員工落到實處。而不隻是停留在口頭。

美國著名企業家埃絲黛·勞德說過:“員工是我最重要的財富。”美國惠普公司創立人惠利特說:“惠普公司的傳統是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尊重員工,並且肯定員工的個人成就。”該公司也是這麼做的,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他們堅持不裁員,上下一心渡過了難關。

對於管理者來說,對員工的關愛也是一種感情投資。就算是你的一句祝福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次有力的握手都將使員工終生難忘,甘願為你拋頭顱、灑熱血。一位願意為員工著想的管理者,則必定贏得下屬的信賴與愛戴。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的“仁”,主張的“施仁政”,強調國家的統治者要像愛護親屬一樣地對待臣民,道理即在其中。著名軍事家孫武則要求將帥一定要愛護士兵。他在《地形篇》中分析道:“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如果將帥們能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對待士卒,就能取得士卒的信任,使之甘願追隨自己赴湯蹈火,這樣的軍隊就無往而不勝。管理者若有如此做法,也將得到員工的信任,使之提高工作效率,以期達到工作目標。

毋庸置疑,人才對於企業的發展往往付出更多、貢獻更大,所以給予高一點的薪酬是理所當然的。同時,管理者應多方考慮,在住房保障、醫療保險、社會保險、職稱評定、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麵給予人才一定的便利條件,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垂釣人心對症下餌,尋找弱點投其所好

會處世者善於抓住不同人的特點,區別對待,抓住對方的“軟肋”做文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投其所好”。在這方麵,胡雪岩顯然是個行家裏手。

周文王在渭水北岸見到了正在直鉤釣魚的薑太公,太公說,用人辦事的道理和釣魚有點相似之處:一是祿等以權,即用厚祿聘人與用誘餌釣魚一樣;二是死等以權,即用重賞收買死士與用香餌釣魚一樣;三是官等以權,即用不同的官職封賞不同的人才,就像用不同的釣餌釣取不同的魚一樣。薑太公接著說:“釣絲細微,餌食可見時,小魚就會來吃;釣絲適中,餌食味香時,中魚就會來吃;釣絲粗長,餌食豐富時,大魚就會來吃。魚貪吃餌食,就會被釣絲牽住;人食君祿,就會服從君主。所以,用餌釣魚時,魚就被捕殺;用爵祿收羅人時,人就會盡力辦事。”

可見,我們在與人相處時,別人有什麼需要,我們盡量去滿足,那麼他會很樂於接納我們,當然也包括滿足我們的要求。其實無論是政治家,還是聖賢哲士、凡夫俗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癢癢肉”,如果你能對其加以利用,對症下藥,一切就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稱心如意。

雖然每個人的做人之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弱點。一般講,最容易突破的就是人的弱點。胡雪岩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善於抓住不同人的特點,區別對待,也就是通常說的“投其所好”。這是胡雪岩成大事的性格絕學之一。

起初,由於杭州被太平軍占領期間的謠言,此時的左宗棠對胡雪岩既早聞其名,也早有戒備。他甚至接到許多狀告胡雪岩的稟帖,決定一律查辦,指名嚴參。這位素有“湖南騾子”之稱的總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見時,甚至都不給他讓座,很是“晾”了他一把。而胡雪岩終於還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為胡雪岩比王有齡更有力量的支持者。後來也就是因為左宗棠的大力舉薦,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賜的紅頂子。

胡雪岩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實隻做了兩件事:

第一,獻米獻錢。胡雪岩回杭州,帶到杭州去的有10000石大米和10萬兩銀子。本來這10000石大米有一個名目,那就是當初杭州被圍時,胡雪岩與王有齡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購大米以救杭州糧絕之急。胡雪岩購得大米10000石運往杭州但無法進城,隻得將米轉道寧波。現在杭州收複,胡雪岩將這10000石大米又運至杭州,且將當初購米款20000兩銀子麵交左宗棠,等於是他既回複了公事,以此證明自己並非攜款逃命,而又另外無償獻給左宗棠10000石大米。那10萬兩銀子則是胡雪岩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軍自我約束、不要擾民而自願捐贈的犒軍餉銀。清軍打仗,為鼓舞士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攻城部隊隻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內可以不遵守禁止搶劫奸淫的軍規。胡雪岩獻出10萬兩銀子,是要換個秋毫無犯。

第二,主動承擔籌餉重擔。左宗棠幾萬兵馬東征鎮壓太平軍,每月需要的餉銀達25萬兩之巨,當時朝廷財政支絀,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協餉”的辦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錢來做軍隊糧餉之用,實際上是各支部隊自己想辦法籌餉。胡雪岩聽到左宗棠談起籌餉的事,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願意為此盡一分心力,而且當即就為籌集軍餉想出了幾條很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胡雪岩做的這兩件事,的確做到了對“症”下“藥”,因而也是一下子“藥”到“病”除。所謂對症,是因為糧食、軍餉,都是左宗棠此時最著急也最難辦的事。杭州剛剛收複,善後是一件大事,而善後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糧食,另外,當時鎮壓太平軍實際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協同進行,太平軍敗局已定,左宗棠當然想爭頭功,這個時候,糧草軍餉也是當務之急。沒有糧餉就無法進一步展開攻勢,而且一旦“鬧餉”,部隊無法約束,也就勢成“烏合”,還會釀出亂子。胡雪岩的到來,使這兩件讓左宗棠頭痛的事情一下子迎刃而解,哪裏還有得不到他賞識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話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不但杭州得救,肅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難怪胡雪岩去拜見他,開始連座都不讓,到聽說運來了糧食,不僅讓座而且是升炕,而到了談及籌餉,他馬上吩咐留飯了。

胡雪岩在商場中如魚得水,跟他善於抓住對方弱點並進而投其所好的手段是分不開的。

有句話說“當官的不打送禮的”,那也要看你送的是什麼。若是人家過大壽,你去送一塊鍾表,再看看自己會是什麼下場。很多人在求人辦事時屢屢碰壁,吃虧就吃虧在沒有摸透人家的心思上,大熱天送棉襖,還怎麼能奢望人家感謝你呢?所以說,與人交往、辦事時,我們要看準形勢,抓住不同人的心理特點,他需要什麼,你就“送”什麼,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心理弱點,依據對方的病症下藥,可以做成一件壞事,但同樣也可以做成一件好事,所以隻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大可不必拘泥於做事時的手段。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若能掌握世人的普遍心理,抓住對方的心理弱點,集中攻之,多會事半而功倍。

這對症下藥,說到底也就是投其所好。正如送禮,要送得合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方喜歡。而要對方喜歡,常常也就是送給對方急需的又一時沒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給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東西,一送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說:“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可見他是深諳此道的。

做人、做事能否出彩,關鍵在於是否能夠了解人心、把握人心,這樣,才能掌握對方的真正需要,從而投其所好,贏得對方的好感,並獲得支持。也就是說,隻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才能達到以心攻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