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有些失敗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失敗則無法避免。曆史上大敗與小敗的個案都數不勝數,它們有沒有什麼共同的特性呢?或者說,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啟示呢?

談論大敗與小敗,這個話題,總不免顯得有些沉重,但是,沉重的話題往往對人生是有參考價值的。我們羨慕成功,我們渴望成功,但成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更不是輕鬆獲得的蛋糕,必須經過個人的策劃和個人的奮鬥,才能夠真正贏得。有些人一生都能夠享受成功,有些人則時而成功時而失敗,有些人的一生都掉在失敗的怪圈中。為什麼會出現這三種現象呢?各有答案。在此,我們想討論那些由大成而大敗的人,因為這些人的人生軌跡和教訓令人痛定思痛,令人回味百態人生。大家都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成敗絕非人生戲事,聰明人總是善於動腦筋,穩住自己的成功大局,而糊塗人卻一步一步靠近失敗的邊緣。任何大敗皆因自我失控所致,從而在本來成功的舞台上,跳著貪婪之舞。當我們去看一看曆史上的從大成到大敗的人,例如呂不韋、趙高、王莽、曹操、武則天、秦檜、魏忠賢、吳三桂、和、慈禧、李鴻章等,可以發現他們為成功而策劃的一個一個步驟,也洞察了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大敗的細節,這一切令人警醒,也令人困惑。例如:

呂不韋本是個做生意的人,他在經商的過程中,悟透了人際溝通是保證他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力量,因此他驟然把“賺錢生意”變成了“權力生意”,開始運用“呂氏溝通術”突破一個一個難關,爭取一個一個人心,結果不得不以“扶持”皇帝為己任,顯示出超人的智能和本領,獲得了人生的成功!

但他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就是他總想膨脹自己的欲望。欲望這東西害人至深。如果不加以及時控製,就會導致人生大敗。

在這個複雜的人世間,人與人的利益紛爭常常會驚天動地。秦檜這種人每天都會生發一些“鬼點子”,去琢磨損人利己的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人,結果自己的罪名多多,製造了人生大敗局。這說明,一個人不能總靠“鬼點子”生活,要活得光明正大一些,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趙高是一個極有心計的人,在宮中總是盤算自己的事。他憑著自己老到的觀察力,找準幾個比較重要的人,一點一點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讓那些人覺得他是個能做事的人,但又對那些人手中的權力沒有威脅,因此他一步一步地就起來了。當他終於具備了“收拾”那些人的權力的時候,他千方百計靠近自己的目標的過程就會讓那些人膽戰心驚,那些人開始後悔自己手中的權力已經被剝奪光了。但趙高用這種手段去對付別人,他也得到了同樣的回報。

他的失敗歸結於貌似聰明,因為他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標時製造了太多的對手。

在李鴻章的履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闖蕩天下,爭打天下的勇氣和氣魄,由此可以說,他是一個強者,是一個鐵腕人物。李鴻章是晚清一個關鍵性的樞紐式人物,他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重臣的關係都相當密切,而且才識之大,令曾國藩、胡林翼都大為欣賞。但由於大清的羸弱,李鴻章又簽訂了一個個象征失敗的條約,此為國之敗,也為人之敗。

由此看來,敗始於私,敗露於拙,敗係於心。我們應當知其三敗之因,方可看透人生一切敗經,從而在心中牢記一個“成”字。的確,人生有三敗:一為自己的利益而敗,二為自己的權力而敗,三為自己的私情而敗。凡在人生曆史上曆經坎坷、最終摔倒者,皆應記住這三敗的教訓,即為自己利益而敗,這叫小心眼;為自己權力而敗,這叫大貪婪;為自己的私情而敗,這叫小男人小女人。凡屬此三敗者,都是絕對成不了大事的,可以統稱為人生的“可憐蟲”。

本書以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十一位大敗人物為題,縱橫筆墨,議論是非,明天下大敗之理,悟天下大敗之因,目的隻有一個——讓你遠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