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釣餌不落圈套(1 / 1)

���U�s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不是自己分內應得的福分,或無緣無故的收獲,如果這兩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釣餌,就是人們故意布下的陷阱。在這種時候沒有遠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這些圈套中的。某條街的一個閣樓上,曾住著一位青年,名叫李亞民,他祖籍廣東,來香港後在一家印刷廠做工,是個從小就失去父母,又沒有兄弟姐妹的單身漢。一天傍晚,李亞民一回到住處,就聽到小提琴聲。他來到窗口往外張望,隻見對麵大樓的陽台上有個姑娘在拉小提琴。那姑娘見李亞民在看她,便停止拉琴,對亞民嫣然一笑,爾後進房去了。

又一天傍晚,姑娘又在拉琴,李亞民又到窗口去望,姑娘一見亞民又嫣然一笑。但這次沒有進去,而是主動跟亞民打起招呼來,還約他到自己家來做客。亞民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李亞民走到門口,姑娘已站在那兒迎接他了。

亞民仔細打量了一下姑娘,隻見她長得非常漂亮,落落大方。姑娘很客氣地把李亞民邀進裏屋,一邊倒茶,一邊大聲喊:“媽,來客了。”話音剛落,從裏麵房間走出一個年約50歲上下的老太婆。這老太婆同李亞民拉起了家常,問寒問暖。當她知道李亞民祖籍是廣東時,就說我們的老家也住在廣東,姓陳,女兒叫陳雲嫦。老頭子在加拿大開店,母女倆在香港閑居。並對李亞民這個無父母的孤兒深表同情,希望他常來做客。

李亞民聽老太婆的話,心裏想,自己獨居香港舉目無親,這母女倆如此同情自己,若跟她們有了交往,也可以有個依靠。從此,每逢星期六李亞民就到陳家,老太婆待他像兒子一樣,姑娘更是“民哥、民哥”叫得甜甜的。李亞民更加堅定地相信這母女倆的心地善良。有一天,老太婆對李亞民說自己女兒願意和他結婚。李亞民聽了,對這來得有點突然的婚姻,沒多加思考,隻是慶幸自己造化好,哪想到吃虧就在這裏。

一個月後,李亞民和陳雲嫦結婚了,婚後,亞民也不做工了,成天陪著陳雲嫦吃喝玩樂。老太婆對這個新女婿更是愛護備至,還替他到人壽保險公司入了險。

有一天,陳雲嫦要買戒指,李亞民就陪同母女倆到一珠寶店去。陳雲嫦看中了一隻價格昂貴的鑽石戒指,對老太婆說:“媽,錢不夠,我回去取。”老太婆說:“我跟你一道去,亞民留下,我們一會就來。”陳雲嫦讓李亞民坐在珠寶店的休息室裏,順手倒了杯茶給他喝,然後和老太婆一起走了。李亞民很無聊,便端起茶慢慢喝著。一小時後,陳雲嫦和老太婆匆匆回到休息室,一看李亞民癱倒在沙發上,已經死了。母女倆抱著屍體嚎啕大哭。

警察廳來人驗屍,證明是中毒死亡;人壽保險公司的人員也去了,他們認為,人是死在珠寶店裏的,應由珠寶店賠償保險金。這樣,陳雲嫦母女得到了一大筆保險金。

不幾天,陳雲嫦母女突然搬走,誰也不知她們的去向。原來,這兩個被李亞民認為心地善良的女人都是騙子,專門用這種手段撈錢。

非分之想不可有,非我之物勿動心。能堅持這兩條,是足以把持住自己的。俗話說“天欲禍之,必先福之”,這些都說明了“非分之收獲,陷溺之根源”。詐騙者所以能詐得到人,就是利用人們貪圖非分的弱點,這跟鳥魚貪圖意外食物而上鉤完全相同。小人欲有所圖便先滿足你。有些人往往利令智昏,糊裏糊塗就把釣餌吞下,爾後便身敗名裂,名利雙丟。想清名於世,安然於世,必須做到非分之想不圖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