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股民要以穩為主(2 / 3)

無論是壓低進貨還是拉高出貨,無非都是大戶在利用人性的弱點。前者是針對投資者搶反彈的心理,後者針對的則是投資者盲目追高的心理。這些大戶或主力利用手中強大的資金支持玩出了各種花樣,令許多小投資者防不勝防,深受其害。

從1994年5月6日到12日,主力機構利用“北人機”股順利完成了一次拉高出貨,滿載而歸。主力機構從5月7日開始,大量買進,穩紮穩打地提高股價,一直到5月11日,從表麵上看主力機構仍在大量吸進,而其實則不然。他們實際上隻是在關鍵價位上買入一些支撐價位,暗中卻小筆小筆地將手中股票拋出。但不少投資者仍被虛假買盤所迷惑,以為股價絕不會下跌,從而繼續追高買入。當莊家的拋出引起股票下跌時,小投資者仍執迷不悟,期望更大反彈,不斷買入者大有人在,莊家乘機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拋完,凱旋而歸。飽嚐套牢之苦的卻是那些頭腦發熱的小投資者。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海盛船務”。“海盛船務”於1996年9月4日開始股價上漲,9月5日主力機構介入後出現大量買單,股價如坐電梯般攀升。當股價達到最高點後主力機構堅決出貨,不明真相者仍不停吸入,正當他們做著發財夢時,主力機構已派發完畢,股價因失去支持而一路狂跌,再也沒能像跟風者所希望的那樣反彈回來。

以上兩個例子是主力機構製造虛假買盤以誤導投資者的出貨手段。而除此之外,他們還常常利用小投資者的逆反心理來反向操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直到引得小投資者上鉤為止。1994年8月,股市上正是大炒業績股之時。8月31日“深星源”公布了較佳的經營業績,而此時大眾卻都認為好消息的出現正是出貨的好機會。主力機構便乘勢用少量資金高價買入一點“深星源”,做出欲拉高出貨的假姿態,使廣大中小股民更加堅定了出貨的決心。於是“深星源”在公布了較好的業績後股價反而不斷下跌。主力機構在低價位上吸進了不少這種股票。此後,主力機構又真的開始拉高出貨,加之有業績的支撐,股價開始飛漲。最終主力機構在高價區拋售完畢,完成了操縱過程。

在這方麵,手段更高明的是1994年3月的“重慶藥業”。1994年3月某主力機構炒作“重慶藥業”。第一次主力機構介入時,天天拉抬股價,而投資者小心翼翼,不盲目跟風,生怕中了機構拉高出貨的計。幾天後,該股在機構的不斷買入下終於有所上漲,但不少投資者仍在觀望,機構隨即拋出手中股票,使股票價格形成第一次回調。4月4日,機構又故伎重演,通過買盤第二次拉高股價,然後又通過打壓形成第二次回調。有了這兩次回調做準備,主力機構開始真正殺入,把股價提高後大幅拋售。而此時眾多小投資者仍然認為此股將來仍會像前兩次一樣低落後反彈,所以機構越出貨,他們就越吸貨,不料他們解除戒心,放量購買之時就是主力機構脫身之時。在這一戰中,主力機構先虛晃兩槍,待人們喪失警惕後再放量拋售,使原本看出了主力用心的股民再次落馬。

主力為了拉高出貨,還有一招,叫做聲東擊西。即選一些市場籌碼少、較易漲的股票,運用壓低再做高的技術,急速將其拉高,造成買方氣盛的假象。一般人以為股市將活躍,紛紛買進其他的股票,而主力大戶的目的卻是賣出其他的股票。在股市上,投資者往往將相關股票歸為同一板塊,聲東擊西者就是先炒高板塊中的一支股票,從而帶動同一板塊相關股票的上漲,然後分別將兩種股票派發於高價位,完成一輪行情。

1994年3月底至4月初,某主力機構開始關注“甬城隍廟”,並強力吸進,推動價格的猛漲。當4月22日“甬城隍廟”已達高位時,本地新股“寧波中百”上市。在市場熱烈氣氛的帶動下,投資者對“寧波中百”也同樣寄予了很大希望,“寧波中百”的價格也一升再升。主力機構待“寧波中百”已升至很高時開始拋出。幾天後,當“甬城隍廟”漲至最高點時又將其成功派發。至此,短短十幾日,主力機構在兩支股票上大有所獲。在這個例子中,主力一開始買入“甬城隍廟”就是聲東,而在高價位上拋售“寧波中百”則是擊西。如果投資者能夠看透這層關係,在兩支股票的上漲和下跌中找準時機,不但不會落入陷阱,而且會滿載而歸。

8.防範“騙線”的陷阱

在股市上,很多股民主要靠技術分析中的線圖來判斷股票買賣的時機,一些股市操縱者就通過操縱股票價格,使技術分析圖中出現虛假的買賣時機,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上當受騙。

技術分析中的線圖看似簡單,實則不然,但卻被許多初入股市者奉為法寶。那些看線圖投資股票的人被稱為“線仙”。騙線就是要人為地在股市上製造一些股票價格,而這些價格正是“線仙”根據一般的線形的規律所判斷出的該買入或該拋出的價格,從而中計。騙線之所以得逞,就是在於“線仙”們過於依靠圖表,當圖表顯示使他們認為股票即將出現新的高價時便大量買進,以待上漲,而其實製造這種錯誤提示的主力機構卻在出貨。反之,當“線仙”們誤以為某種股票勢在必跌時,主力卻在偷偷吸進。總之,投資人若能識破主力“騙線”之計,利用時間差跟進坐轎,其收獲也必然不小。

9.防範內幕交易

在股市上,內幕人員比一般投資者先知悉有關信息,擁有一般投資者所沒有的信息優勢。當一般投資者還在像猜迷一樣猜測股價走勢時,具有內幕信息的內幕人員已經知道了迷底。為了保證所有股民的公平競爭,國家嚴禁內幕交易。但由於在具體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內幕交易的現象在我國還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