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股申購如何辦理(2 / 3)

一般股民都知道,新股申購保賺不賠,似乎沒有什麼成本和風險。但很少有人知道申購新股的成本。股民究竟該如何計算申購成本呢?

股票發行申購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申購成本=每股發行價×(超額認購倍數×認購資金成本利率×資金凍結時間+1)

而債券(包括可轉換債券)認購成本的計算公式,隻要把上式的“每股發行價”改為“麵值”就行了。公式中,超額認購倍數由中簽率決定。如果某證券中簽率為m%,則超額認購倍數為1\/m×l00;認購的資金成本利率由各投資者的資金機會成本利率決定。如某投資者的資金不用於申購證券而是存入銀行享受活期存款利息,目前的活期利率為0.72%,每日利息為0.72÷365=0.00197%;那麼,這個年利率0.72%或日利率0.00197%就是該投資者的資金機會成本利率,也是該投資者的認購資金成本利率。

盡管目前一般新股申購的凍結時間都為4個交易日,但4個交易日中間可能包含周末或休假日。在計算“資金凍結時間”時,須根據不同情況看凍結期是否包含了休息日,若有包含,則須按大於4個交易日的實際凍結天數計算。另外,還必須考慮資金存取過程中銀行隻計首、尾中的一頭以及資金周轉過程中的在途利息損失等因素。

現在以江蘇吳中為例,具體計算一下申購成本。江蘇吳中的中簽率為0.233%,則超額認購倍數為429.18倍。由於認購江蘇吳中的時間為星期四,所以凍結時間為4個交易日加2個休息日,再加上銀行計息計頭不計尾,應再加1天利息損失,共為7天。若投資者的資金機會成本利率為0.99%,代入公式得:

申購成本=每股發行價×(超額認購倍數×認購資金成本利率×資金凍結時間+1)

=7.75×1429.18×(0.99%×365×7+1)

=8.38(元)

若按目前平均資金成本利率5%計算,則認購成本為10.93元。

由於新股申購中簽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簽率僅表示一種平均趨向,因此上式中的申購成本隻能作為概率意義上的數字解釋。投資者可將上式計算的結果作為參考,而不能將其視為必然結果。

這種估算方法雖然可用於股票和債券,但切不可生搬硬套,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證券發行的當時情況而定。如不同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不同、不同證券認購後的實際成本不同、不同證券認購後實際占用時間不同,以及資金周轉的在途利息損失不同等,因而不可一概而論。

4.股民在申購新股時遇到申購配號為“0”時怎麼辦

有些股民朋友因交通不便,或工作原因,通過電話委托申購新股,但等到清算交割時,卻發現他的申購配號欄內為“0”,這是怎麼回事呢?

滬、深交易所對新股申購規定較多,投資者必須明確這些規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新股申購一經申報,不能撤單。

(2)新股申購必須是1000股或其整數倍,不能低於1000股。

(3)每個證券賬戶申購同隻股票時隻能申購一次。若多次申購,隻有第一次申購有效,其餘申購無效,凍結的資金次日返還。

(4)每個證券賬戶申購股票數量不能超過該社會公眾股發行數量的1‰,具體數量見招股說明書所列“申購上限”欄。若超過申購上限,申購無效,凍結資金次日返還。

若投資者出現申購失敗,可對照以上幾點進行檢查,看是否是由於操作失誤引起的申購失敗。若不是以上原因,投資者還可以要求券商檢查是否依操作程序輸單和按順序正確發號。一般說來,新股申購中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使不是自己或券商操作失誤,申購成敗與否都不具有規律性與確定性。因此,對投資者而言,更主要的是首先確認造成申購失敗的直接原因。

5.在申購新股時是不是資金越多就一定能申購成功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一投資者於1999年3月5日用1000萬元申購新股數源科技,其發行價為5.18元,申購上限為5.4萬股。他在3月5日上午11:45分采用批量申購了35個上限。但公布中簽結果時,卻一簽未中。這就說明,申購新股時,並不是錢多就一定能申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