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盈利水平對股價的影響
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公司利潤,因此,利潤的增長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根本的因素。一般而言,公司的盈利和股票價格的變動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司盈利增加就預示著股價上升,反之亦然。所以,投資者應了解公司盈利的多寡以及未來各期盈利的預測情況,如稅前或稅後利潤總額,每股盈利額、盈利增加或減少情況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基本依據。
2.公司分配狀況對股價的影響
公司利潤的分配包括繳稅、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分紅派息等。投資者首先要了解當年可供分配利潤量的大小,然後要搞清楚各種分配比率,特別要了解股息支付的情況,如普通股利分配量及其每股股利量,因為股利尤其是預期未來股利是決定股票價格的根本因素。因此,若公司分配政策做出有利於股東的變化將導致公司股價的上揚。
3.公司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
(1)收益性分析
也就是對公司獲利能力的分析。一個公司當前投入的資本如何運用,獲利狀況如何,是衡量公司有無活力、經濟效益優劣的標誌,也是投資者選擇公司或證券的主要依據。因為決定股息多少及股價走勢的根本因素就是公司利潤率的高低和利潤額的大小。作為證券投資者,當然應該選擇利潤豐厚、投資回報率高的公司進行投資;而那些利潤率低甚至虧損,或者投資利潤率不斷下降的公司股票則成為市場拋售的對象。
(2)安全性分析
也就是對公司償債能力的分析。證券投資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應注意防範風險,以確保投資的安全。在某一時點上,公司的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並不完全成正比。有的公司當前盈利不錯,但資金結構不合理,償債能力差,這樣的公司就潛藏著極大的風險。當公司因資不抵債宣告破產之日,也就是投資者血本無歸之時。因此,投資者應加強對公司流動性狀況及資本結構的分析,如出現償債能力下降因素,投資者應及時做出決策以轉移風險。
(3)成長性分析
也就是對公司擴展經營能力的分析。證券投資是現在投入一筆資金以求將來收回更多的資金。因此,證券投資者就不能隻看到公司的當前效益或者短期效益,而應注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發展能力。一個公司當前盈利雖低,或者因把大部分盈利轉化為投資而目前分紅派息少,但成長速度快、潛力大,則該公司股價升值速度也會很快,就值得投資。相反,有些公司當前盈利雖多,但分光吃完,不搞什麼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則股價上升必受不利影響。
(4)周轉性分析
也就是對公司經營效率的分析。一個公司經營效率的高低可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各項資金和資產周轉速度的快慢而反映出來。如資金周轉速度快,說明資金利用效率高,公司經營活動順暢,結構協調,管理得法,購買該公司股票將有利可圖;反之,則說明公司經營效率低,缺乏活力。
4.財務分析中的比較分析法
(1)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是根據一個公司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就其中的同一項目或同一比率進行數值比較,以判斷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發展變化趨勢。這種比較既可以是同一項目絕對數值的比較,也可以是增長率的比較。
(2)縱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指將財務報表中各個具體項目數據與一個基本項目數據進行比較,算出百分比,並就不同時期或時點的數值進行對比,以判斷某一具體項目與基本項目的關係、某一具體項目在表中的地位以及這種地位增強或減弱的趨勢。這種分析也稱共同比表分析。
(3)標準比較
標準比較是將公司各個會計項目數據與一個設定的標準數據進行比較,以考察上市公司各項指標是否達到或超過社會平均經營水平。標準比較的關鍵是確定反映社會平均經營水平的標準數據。一般可通過大量經驗據統計而得到,其中有些是國際或國內公認的既定標準。如國際公認的流動比率正常標準為2:1,速動比率為1:1;我國公認的資本利潤率平均水平為10%等。此外,還應將公司的有關數據指標與公司所在行業的平均值或最佳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公司的有關指標在同行業中處於何種水平。當然,在作這種比較時,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生般硬套。
5.財務分析中的比率分析
(1)收益性比率
收益性比率是測量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財務比率。主要有以下一些具體指標:
①資產報酬率。也叫投資盈利率,是指企業資產總額中平均每百元所能獲得的純利潤,是用以衡量公司運用所有投資資源所獲經營成效的指標。公式為:
資產報酬率=稅後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式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資產報酬率越高越好,原則上最低不應低於銀行利息率。
例如,A公司1999年初資產總額為32808萬元,1999年末資產總額為46976萬元,稅後利潤為2678萬元,則其平均資產總額為(32808+46976)÷2=39892萬元,其資產報酬率=2678÷39892=6.71%。它表明A公司每投入100元資金,獲得收益6.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