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購糧款已有緩和資金緊缺教訓深刻——就資金缺口過大問題訪省人民銀行(1 / 2)

進入收購旺季以來,農副產品收購資金緊缺,致使有些地方農民賣糧得不到現錢,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記者日前從省人民銀行了解到,由於多方努力,這種形勢已趨緩解,眼下“白條”正在清理,農民賣糧款基本可以解決。但是,出現資金緊張局麵的教訓卻十分深刻,原因何在?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省人民銀行。

據省人民銀行行長、高級經濟師陶源介紹,今年全省各家銀行都在千方百計籌集、融通資金,前11個月增加貸款42億多元,相當於去年全年貸款的增加量。預計到年底還要增加十億多元,為我省貸款增加最多的年份之一,這些資金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發展。為什麼銀行拿出這麼多錢,各方麵還喊錢緊呢?陶源行長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情況很複雜。主要原因有:

一是農副產品收購資金比往年增加。去年的糧食水分高、調出慢,使全省曆年應下降的商業貸款居高不下。今年全省大糧和經濟作物豐收,甜菜比去年增產兩百多萬噸,大糧比原計劃多收了十億多公斤;今年糧食和經濟作物質量普遍比去年提高一個等級,麥、豆、水稻等高價品種比重增加,加上農副產品調價因素,全省共多拿出十幾億元的貸款。這是今年全省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

二是基建攤子過大,加重了銀行信貸資金的壓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全省在建項目達3061個,投資額134億元。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5.8億元,比去年多投了五千多萬元,如果再加上各地上項目較多,增加了新建、擴建企業配套流動資金,銀行每年都得拿出相當一部分貸款堵這個窟窿,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資金的需要。

三是由於原材料漲價,多占用了一塊資金。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我省工業原材料漲價幅度一般都在20%左右,最高的上漲一至兩倍,僅此一項,全省就多拿出貸款四億多元。不僅加重了企業負擔,也增加了資金投放。

四是企業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全省工商企業因產成品積壓、原材料超儲、資金損失掛賬等原因,壓死了五十多億元,占全部銀行貸款的12%左右。前10個月全省國營工業企業產成品積壓多占用銀行貸款9.1億元,其中僅乳製品、啤酒、白酒、地方產黑白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手表等就積壓了兩億多元;因運輸問題,全省有2.5億公斤大豆和大量的煤炭、木材運不出去,占壓了一些資金;全省包括鄉鎮企業在內的大小幾百家亞麻原料廠,庫存亞麻足夠兩三年用的,今年又向農民大量收購,沒錢就打“白條”。企業壓死資金多,致使周轉不靈。

五是企業存款增長幅度下降。到11月末全省企業在銀行的存款比去年同期少增三億多元,比10月份下降4.2億元,相應減少了銀行貸款的投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