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超能力,所以不要太理想化,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步就能成功的。孔子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說的是我們做事時要腳踏實地,不能太急於求成,隻求按部就班,不求一步到位,否則往往會適得其反。
一個小孩從草地上撿了一個蛹,然後將它帶回家去,想看看蛹是如何蛻化成蝶的。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裂縫,蝴蝶在裏麵痛苦地掙紮著,很久都沒有出來。小孩實在等不及了,便拿來了剪刀,把蛹殼剪破。意想不到的是,蛹殼裏麵的蝴蝶由於沒有經過鍛煉而成熟起來,沒活多久就死了。看完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達成目標,就不能急於求成,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
孔子有一位學生,名叫子夏。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任地方官。臨行前,他特意去拜訪老師,向孔子請教說:“我馬上就要走了,現在想請教老師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想要治理好一個地方,非常困難。可是,隻要能抓住根本,做起來也就簡單了。”然後,孔子向子夏一一交代了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後,又再三囑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主要講的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益。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隻顧眼前小利,不看長遠利益,根本做不成大事。子夏聽後,認為老師講的有一定的道理,並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
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來曆,後來經常被人們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有一團泥土,經過加工變成了一塊磚胚,它十分高興,它想:“如果我可以順利地變成一塊磚,那麼我就再也不怕風吹雨淋了。”它與成千上萬塊磚胚垛在一起,它們一起興奮地幻想著自己的未來。可是它們轉念一想:“我現在隻是一塊磚胚,要想真正變為磚,必須經過火焰的煉獄,才能變成,可是這過程既艱難又痛苦。”它們一想到這裏,便都沉默了。經過商量,磚胚們決定勇敢地接受淬煉。可是其中一塊磚胚卻因害怕而選擇逃避。同伴們被火焰痛苦淬煉整整兩天後終於變成名副其實的磚,被汽車載進了大城市,卻把它獨自留在那裏。為此,它非常後悔。後來,這個地方下了一場大雨,它被淋成了一坨泥巴,被暴風吹得支離破碎,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物。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要曆經無數磨難。就算陷入絕境,也不要放棄,要相信每一個困難都是命運對你的一次錘煉。逃避了命運的錘煉,就徹底遠離了自己的夢想。我們隻有不斷地磨煉自己,才能自我更新,更好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