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要坐十年冷”出自南京大學教授韓儒林先生的一副對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範文瀾在華北大學甚至更早的時候,也提倡二冷——“坐冷板凳,吃冷豬頭肉”。
無論是韓儒林先生的“板凳要坐十年冷”,還是範文瀾先生的“坐冷板凳,吃冷豬頭肉”講的都是一樣的道理。幹事業和做學問一樣,都要專心致誌,不慕虛榮,不受誘惑,不去追求名利,能夠忍受寂寞。而且,要做到不跟風,不隨大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怕受冷落。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就要學會在寂寞中堅持,在寂寞中磨煉自我。
一個人的信念十分的重要,如果你不懂得堅持自己的信念,隻是一味地跟隨別人的思想,那麼最終你將會一事無成。同樣地,當你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跟隨著自己的意願,那麼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的成功將不是一件難事,自己的成功也會變得十分的順利,所以說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學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28歲的劉備隻是一個賣草鞋的小販。在當時,這是一份很卑微的工作。然而,為了生存,實現夢想,他仍然盡心盡力地幹著這份卑微的工作。而也正是這個原因,這樣的人才能在最後成為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邀請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就曾言,這個世界上的英雄就像他們二人一樣的,在位居高處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在人失落低穀的時候能像天上的龍一樣,把自己隱藏在烏雲密雲之中,醞釀時機,等條件一旦成熟就騰雲駕霧,翻江倒海。這就是劉備、曹操這樣的大英雄所具備的素質與胸懷。
對於一個人來說,逆境最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劉備在默默地等待著機會,尋找著機會,在等待中磨煉自己的意誌。那麼,劉備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了什麼,準備了什麼?
第一,成大事者首要的條件是胸懷。一個沒有胸懷的人難成偉業,隻有胸懷寬廣,眼光長遠,他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在饑寒交迫、備受壓力的情況下,才能有一幫好兄弟,肯與他一起打江山,有氣度,才有未來。兄弟們也知道跟著這樣的人以後肯定吃不了虧,有發展前途。而這個胸懷就需要有一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領導者就會失去方向。
第二,成大事者必需的條件是等待。在逆境中,隻有學會了等待,耐得住寂寞,才能找準時機。要知道,“板凳要坐十年冷”練的是內功。
多年前,俄亥俄州叢林中的一間小木屋裏居住著一個貧窮的婦女和十八個月大的嬰兒。這個嬰兒健康、平安地長大了,母親為此十分高興。為了給母親分憂,他很小的時候便學會了一些農活。他不僅幫助母親幹很多活,而且學習還特別用功,即使是借來的書他都要仔細閱讀。
十六歲的他看上去已經像一個成年人了,能夠一個人把一群騾子趕到城裏去。於是,母親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個學校擦洗地板和打鈴,而他從中所得的報酬剛剛能夠支付他的學習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