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 / 3)

現如今,由於我國還未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人們麵對著高房價、高醫療、教育貴、出行貴等社會問題,在這樣一個現實環境中,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用拚命儲蓄來進行自我保障。但是,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通貨膨脹的存在。

說到這裏,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以前,有一個很有錢的富翁,他準備了一大袋的黃金放在床頭,這樣他每天睡覺時就能看到黃金,摸到黃金。但是有一天,他開始擔心這袋黃金隨時會被歹徒偷走,於是就跑到森林裏,在一塊大石頭底下挖了一個大洞,把這袋黃金埋在洞裏麵。隔三岔五富翁就會到埋黃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

有一天,一個盜賊尾隨這位富翁來到森林中,發現了這塊大石頭下的黃金,第二天他就把這袋黃金給偷走了。富翁發覺自己埋藏已久的黃金被人偷走以後,傷心欲絕,正巧森林裏有一位長者經過此地,他了解到事情的始末以後,對這位富翁說:“我有辦法幫你把黃金找回來!”話一說完,這位長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黃金的這塊大石頭塗成黃金色,然後在上麵寫下了“一千兩黃金”的字樣。寫完之後,長者告訴這位富翁:“從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來這裏看你的黃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擔心這塊大黃金被人偷走。”富翁看到眼前的場景,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可能有人沒看懂,認為這個長者的腦子有問題,在自欺欺人。其實不是這樣的,長者是想告訴富翁,如果金銀財寶沒有拿出來使用,那麼藏在洞穴裏的一千兩黃金,與塗成黃金樣的大石頭就沒什麼兩樣。

當然,這也不是說叫我們把錢全都拿出來投資,一個人手頭沒有活動資金,不僅心裏沒有安全感,遇到緊急情況也確實會手忙腳亂,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收入進行合理分配,大致分為:應急錢、養命錢和閑錢。我們將應急錢和養命錢存在銀行裏,給自己的生活保障加上一個保險鎖,而那部分閑錢就可以用來“生錢”了。

真正聰明的人,不但懂得如何掙錢,更懂得如何去使用錢。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資金變成“活錢”,讓它盡快且盡可能多地增值,而不是貶值。

我們對趙文卓的認識,大多來自他出演的影片,很少有人了解他的投資經曆是怎樣的。趙文卓曾向媒體記者透露,其實他是個很喜歡投資的人。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買股票是在1997年前後,那時內地企業大量在香港上市。有一次我去談劇本的時候,大家聊天說到股票,有朋友就跟我說,你也買點嘛。我那時也沒有自己的賬戶,就用別人的賬戶買了。之後,我們就進屋談劇本去了,等兩三個小時之後出來,那人跟我說‘你的股票漲了’。我說‘那就拋了吧’,結果就賺了幾萬塊錢。”

接著,趙文卓又談到了巴菲特,他說:“巴菲特6歲開始理財,每月存30美元,13歲時他有了3000美元,買了一隻股票。年年堅持存錢,年年堅持投資,十年如一日。他堅持了50多年,結果比微軟的比爾·蓋茨還有錢。所以我不建議把錢都存到銀行裏,因為銀行給的存款利息太少了。

“不隻是股票,我一直在房產和其他方麵都有一些投資,比如餐廳啊、工廠啊什麼的,都有跟朋友合作一些,在廣州還跟朋友合作開了一家甜品店。我就覺得投資和理財這個東西,雖然要靠眼光和運氣,但很多時候也是可控的,隻要你的理財功夫深就可以。”

人生財富的積累應是由掙錢向賺錢的轉變,即由依靠工資收入轉變為投資理財收入,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越來越重視投資理財收入。也就是說,當有一部分資金可以運用以後,我們應該通過合理的調度和調配,再獲得更多的財富。否則,如果不能將工作收入合理規劃,隨意揮霍,人氣貶值,那麼我們永遠也無法過上富裕的生活,更談不上實現財務自由。

也不要以為自己不具備投資頭腦,其實,成功的投資者也不是天生的。如果你還年輕,你就應該盡早開始。從投資到承擔風險將是一個過程,隻相信自己的運氣是靠不住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未開始。

(3)沒錢怎麼辦?借雞來生蛋

老話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時候我們看準了機會,想做一筆大投資,卻沒有錢供自己支配,那該怎麼辦?別著急,我們可以去“借”。記住卡爾·阿爾布雷克特的忠告:“如果你想很輕鬆地使自己獲得成功,獲得財富,而又不用什麼實際上的投入的話,就要學會巧妙地運用‘借’字,這是最高明的一種手段。”

“借”不僅是擴充財富的高招,也是實現目標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真正聰明的人可以借人力、借物力、借財力,借一切能借之物來實現自己的成功。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隻憑一己之力,能夠做成的事很少,但如果同時懂得“借”的訣竅,就可以風順帆滿、無往不利了。

胡雪岩在事業的起步階段,有很多錢其實都是“借”來的,他正是憑借著這種巧“借”與巧“補”,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不讓問題成為死角。他認為,做生意一定要活絡,移東補西不穿幫,就是本事。這是胡雪岩特有的一種“嫁接術”。

胡雪岩在湖州收購的生絲運到上海時,正值小刀會要在上海起事。小刀會占領了上海縣城,不僅隔絕了租界和上海縣城之間的聯係,也封鎖了蘇、鬆、太地區進出上海的通道,斷絕了上海除海路之外與內地的一切聯係。上海與外部交通斷絕,上海市場生絲的來路也隨之中斷,僅存上年囤積的陳絲,而此時也傳來信息,駐在上海的洋商由於戰事在即,生意前途未卜,更加急於購進生絲以備急需。這在胡雪岩看來,無疑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如此一來,生絲銷洋莊的價錢必然看好,完全可以乘此機會賺上一把。這一情況更堅定了胡雪岩要銷洋莊的打算。

銷洋莊,就是和洋人做生意。要做銷洋莊的生意,第一步是要控製洋莊市場,壟斷價格。要做好這一步,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說服上海絲行同業聯合起來,讓預備銷洋莊的絲商公議價格,彼此合作,共同對付洋人,迫使洋人就範。第二個辦法則是拿出一筆資金,在上海就地收絲,囤積起來,使洋人要買絲就必須找我,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不過,就胡雪岩當時在上海生絲市場的地位來說,由於他的生意隻是剛剛起步,在同行中的威信還有待建立,因此第一個辦法不一定能夠實施到理想的效果。而從生意運作的角度看,即使第一個辦法能夠憑著胡雪岩的影響力得以實現,他也應該采取通過在上海就地買絲的辦法,盡可能多地為自己囤積一部分生絲。這既是控製市場、壟斷價格的基礎,也是使自己在實現了控製市場的設想、迫使洋人就範之後能夠獲得更大利潤的條件。同時,生絲囤積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他在上海絲商中的地位,為聯絡上海同業的運作增加影響力。